【古迹寻踪】初秋时节访西山之九:石公山上寻摩崖(1)

标签:
名城苏州古迹寻踪洞庭西山石公山摩崖石刻 |
【古迹寻踪】
初秋时节访西山之九:石公山上寻摩崖(1)
石公山不仅山青水秀,自然景色秀甲吴中,而且摩崖石刻遍布全山,人文景观底蕴丰厚。在这样一座小小的湖中岛山,我们在此山上转悠了一天,竟然寻到了40来方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时间跨度大,从宋元明清到民国、新中国,朝朝代代都有文人雅士的精彩留迹,正篆隶草,书法品种齐全,大如巨擘,小若蝇头。有笔走龙蛇,公孙舞剑,有胖若玉环,瘦如飞燕,令人痴迷,不舍离去。但由于年代久远,风雨湖水侵蚀,加上以前保护不善,部分石刻崖面漫漶,字迹辨识不清,给人留下了不小的遗憾。我对所有寻找到的摩崖石刻,不管好坏,一方不漏地全都拍了下来,分三集晒于鄙博,与博友们分享。
1、南无阿弥陀佛。
进石公山山门第一处摩崖石刻。老沈以为,此刻似非古刻,可能是80年代整修石公山时补刻的。
归云洞摩崖石刻文字和佛像(全洞里外上下文字、雕像共19方)。
2、归云洞,严徵书。
在归云洞洞口之上。
3、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宿松徐纲书。
在归云洞洞口左侧崖壁上。宿松,一县名,在今安徽西南。
4、整方石刻字迹模糊不清,但部分单字尚能辨识。
在洞外左侧崖壁上。
5、字迹模糊,有的字依稀可辨。
在洞口内右侧洞壁上。
洞中左壁石刻群
细观察,此石刻群下原有一大型石刻,可能原石刻已漫漶不清,后在原石刻上再刻新石刻(三方)。
8、石公山畔此句留,水国春寒尚似秋。天外有天初泛艇,客中为客怕登楼。烟波浩荡连千里,风物凄清拟十洲。细雨梅花正愁绝,笛声何处起渔讴。光绪丁亥仲春庚辰雨中游石公山易顺鼎实父。
9、尤侗题石刻。
10、民国四年奉命巡视各属,由嘉而湖船车既偏遂,泛太湖周览形势简阅兵舰,小憩于此,灵岩倚空,天水一色,颇极壮观,题翰崖石,以志鸿爪,时四月三日也。浙江巡按使者临海屈映光、屈志湖、镇守使吕公望同游,金华刘煜、杭县陆懋熏、安吉莫永贞、吴兴陆熙咸随屈巡按使游此并题(上下两方相连接)。
11、咸丰纪元中秋佳节新城陈孚恩子鹤元和韩荣履卿来游归安姚广平紫垣时权笑东山得附骥末因题。
12、同治己巳九月二十五日汪福安新余吴恒仲英素钟琳亦斋自镇夏至邓尉道经石公登来鹤亭望缥缈莫厘诸名胜并访云梯大字题名小憩漱石居饮茗而去。
13、里人凤绍芬捐铺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