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寻踪】
东山湖湾翁巷翠峰坞访古
七、翁巷务本堂
务本堂位于翁巷中部,临街而建,南至更楼,北连平盘,西接施氏益庆堂,其东面就是翁氏清初的湘妃阁。是目前翁巷古村中唯一一座翁姓古宅,原属翁思镇家族私房,2006年公布为苏州市控保建筑。2007年售与苏州纪姓商人。
翁巷是东山著名的明清古村,已列入苏州市保护规划。古村位置始属中席村,后为翁氏所购。席氏原为关中贵族,始祖席温唐广明年间携三子隐居太湖东山后,遂建上席、中席和下席三村,三个村子从翠峰寺直至长泾浜,其路长达2公里多。明代中期,翁氏经商发迹后,买下了中席从坪磐到更楼,约100米长的一段古街,辟建了翁巷村。据传在清末时翁巷村的古宅达72幢之多,2002年出版的《东山镇志》上所记载的翁巷村旧有古宅亦有62座,其中翁姓第宅占了三分之一。但随着时代变迁,氏族兴衰,这些昔日的翁家大宅,或坍塌,或移主,现仅存务本堂一枝独秀了。
务本堂始建无考,但从其房屋构架形制及所雕纹饰判断,属清代早期建筑。现保存有门第、门屋、大厅、住屋四进房屋,后楼已坍塌,遗址尚存。门屋四间,前三后四,进深七檩。大门朝东,临街而筑,上有二方精细的砖雕荷花与莲藕,极为精致古朴。进大门,天井南侧有茶厅三间,较低矮与简陋,为明代风格。砖雕门楼极为古朴,正面朝外全部水磨青砖镶砌。虽甚简洁,却线条柔和,古色古香,大方美观。砖雕门楼背面字牌内原镌“克壮诒谋”隶额并落款有“乙丑仲夏,程凌书”等字。可能在整修前原字牌有损,遂请里人席时珞重书了字牌“务本守德”,并有年款“岁次庚寅”(2010年)和落款“席时珞书”。
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内四界大梁扁作,抬梁式。大梁下设梁垫,升口架透雕云龙、凤鸟棹木。山界梁作扁弧形,面雕卷草纹,背设一斗六升牌科,山尖施云龙山雾云。拱端脊檩两侧置抱梁云,明间脊檩施彩绘。正间为长宽均30厘米方砖斜纹铺地,据说始建时属官宦之家,才允许宅内方砖斜铺。大厅用料粗壮,加上檐高较低,给人极为稳固之感。厅堂中间左右隔樘,正背面均贴糊锦布,着色彩,为正宗明代隔樘,这在东山现存的明代建筑中亦不多见。厅堂立柱上端四双八块官帽翅上,黄杨木雕花鸟人物故事极为精致,为他处所少有。住屋三间带两厢。正贴内四界抬梁式,边贴穿斗式,明间脊檩施彩绘。后楼原有三间带两厢,现已被拆。因务本堂隔街双潭边为翁家老宅湘妃阁,故其楼清初建造时即仿阁中湘妃楼而筑,惜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上文字介绍转摘自杨维忠先生的<东山古建筑>一书,对杨先生深表感谢!)
我们造访时,宅门关闭,敲了一会门,一位老好婆来开门了,我们讲明来意,老好婆就放我们进去了,里面还有一位老阿爹,是现房主老板请老俩口来看门的。老好婆领我们到处看,老阿爹在做事,有时也和我们讲张几句。
我看了此幢古宅认为,其档次要比同德堂高,整旧如旧也比同德堂做得好。除了对原有尚存建筑进行整修外,还充分利用已倒塌房屋的空地,挖池叠石,广植花卉树木,建成了一处以水池为中心,池中养金鱼,植荷花,池周叠假山,建水榭,筑环廊,种花木,小巧的园林与古朴的老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是我这次寻访的最大收获。
务本堂外貌


大门

台阶和门墩

进门砖雕门楼

庭院中墙上贴着大幅《福禄寿》砖雕

茶厅中的壁挂,用青花瓷碎片粘贴的花瓶

扇形漏窗,内含翠竹摇曳

花瓶形门及“兰馨”门匾


厢房中的摆设


水池边的水榭


水池,荷叶承露,锦鱼戏水。





池岸围湖石

嘉园遍花木


园中明代古井,六角形青石栏圈,上镌“仁义道德”四字和年款“正德丁卯孟春吉日”(1507年)

仁

义

道

德

年款:正德丁卯孟春吉日

大厅前廊上的花篮,一只嵌墙间,一只悬空中


大厅,席时珞书“务本堂”匾

扁作大梁及梁垫


梁垫及彩绘

山雾云


四对八块官帽翅,雕工极为精致,他处少有




又一只砖雕门楼,装有钉砖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