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寻踪】
蠡墅又见二古迹
蠡墅古镇如从范蠡建墅居此算起,已有2500年历史了,历史虽很悠久,但镇上的文物古迹却少得可怜,除了四座清代古桥(蠡墅桥、太平桥、永兴桥、须茂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小镇现在还有四座古桥,着实也不容易)、三处老宅一眼古井(三德堂、明德堂、沈宅、下塘西街18号古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二株古银杏,四方古碑(本人及同访博友发现)外,再也找不到能称之谓文物的东西了。上个月,我的几位博友到蠡墅来看望我,正巧我不在家,他们就在蠡墅的大街小巷里转悠,竟然还寻访到了几处有一定价值的古物。6月13日,黄寅来我家玩,就带我去看了其中的二处。
第一处:韩姓老宅
老宅在蠡墅镇上塘东街西庙金浜10号,现住主人姓韩,我们姑且称它为韩姓老宅,没有资料。屋内住着外来租房人和一位老态龙钟的80多岁老好婆,主人都去上班了,故也没人介绍。我只能凭自我感觉来描述。
老宅大门坐西向东,筑一贴瓷砖墙门头,白铁皮包门,门前路东有照壁一垛.进门为一小院,院北为圆堂,西侧有后建厢房。圆堂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六界,花岗岩条石台阶二级,接院内碎石铺地。中间前有落地长窗6扇,回纹窗格,左右间砌半墙,上置花窗每边6扇,寿纹窗格。堂内方砖铺地,花岗石圆形柱础。中堂左右砌墙与左右间隔断(左右间为房间)。梁架为扁作梁,木板短梁山脊。
中堂后壁开一后门,通后院,后院水泥铺地,除种有少量树木花草外,还堆放了些杂物,有一些石构件,充满古意,值得一看,其中有6个高一尺许的圆椎形花岗岩石柱础,别的地方难得一见。还有石称舵,石磨盘,圆盘石柱础等。
韩宅大门

门牌号码

照壁

圆堂外貌

落地长窗

石阶沿

前院碎石铺地

圆堂中间内景
方砖铺地,石柱础

扁作梁

桁架

山脊

花窗


从后院看圆堂后墙


后院中的树木

后院中的石构件:圆椎形石柱础


后院中的石构件:石磨盘,石称舵,石柱础

第二处:祥兴桥残迹
原来一直说,蠡墅镇上有四座古桥:蠡墅桥、太平桥、永兴桥和须茂桥。我曾数次在蠡墅镇的大街小巷到处转、到处寻,企图能寻到第五座古桥,但都未能找到。我原来工作单位的吕宏钧是蠡墅人,就住在下塘东街,他对我讲,蠡墅镇上确实还有座古桥,叫油车桥,就在第三座蠡墅桥那里(在蠡墅街的蠡墅港上,在不到20米的距离内并肩排列着三座蠡墅桥,从西起,第一座是清代的古蠡墅桥,第二座是最新的蠡墅桥,是开通苏蠡路时建造的,第三座是稍早一点,整修蠡昂路时建造的,这里本来有座古桥,老百姓都叫它为油车桥,为了便于行车,就把老桥拆了,重建了一座平桥)。我在那里反复寻找有没有古桥的残迹,但始终未能如愿。那天我的博友们却意外地找到了残迹,黄寅带我去看了,原来是古桥靠边的一条石梁,被桥边一户人家翻建住房时砌在墙脚下,我细看,梁侧有桥名额,桥的正式名字叫“祥兴桥”,石条被翻了个身,桥名被颠了个倒。桥名的旁边还有石刻花纹图案,但没见有建桥纪年款。
墙脚下梁石的原状

翻转后的状态,“祥兴桥”三字清晰可见,“桥”字左边有石刻花纹图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