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郭巷一日    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2015-06-11 21:57:09)
标签:

名城苏州

古迹寻踪

苏州寺院

郭巷尹山

崇福寺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古迹寻踪】

 

 

   探幽访古   郭巷一日

 

 

           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京杭大运河上有座吴地最高的石拱桥——尹山桥,尹山桥在著名的宝带桥之南约五里路,桥又高又陡,东西向高高地横跨在运河之上,据说过往舟楫上的帆不用降落就能从桥洞中穿越而过。上了点年纪或腿脚不大方便的人爬越过桥会感到很吃力。我在1972年奉调从吴县太平乡到吴县农科所工作,当时农科所还未恢复,为吴县良种场五连,良种场场部在尹山湖,场部要开会或有什么事,我就得在农科所门口乘13路(现在的513路)从苏嘉公路上经宝带桥、红旗渡口到终点站尹山,爬过尹山桥,穿越尹山村到尹山湖场部。可惜此桥据说因妨碍运河的水上交通被拆毁了,桥的石构件编了号,听说要作为江南水乡古桥的旅游景观移建到什么地方去,把石构件丢在运河滩上,又没人看管,结果被过往船只全部偷光,一块都不剩。

    尹山村是个很大的历史古村,东濒尹山湖,西邻大运河,南隔善浦、戈湾与吴江相望,北接郭巷镇南的郭巷村。此村原是个乡村集市,有老街,有古桥,现因乡村改造都被拆毁了。村里有个很高的土墩,就是尹山,因周大夫尹吉甫、南宋大儒尹和靖居此而得名,山巅有座澹台子祠,祀孔夫子弟子澹台灭明(与尹山村隔运河相望的澹台湖是澹台灭明教书的地方陷落而成)。尹山村南有座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崇福寺,又名尹山寺,在历史的长河中早被湮没。现根据当地百姓的要求,在吴中区有关部门和佛教协会的支持下,正在着手重建崇福寺。我们去探访的正是在重建中的崇福寺。

    有人认为,重建崇福寺应该包含以下三点,以突出其文化及历史价值;第一,崇福寺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华民国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星期二)江苏省政府公报中有 吴县县长请保护尹山崇福寺遗址古迹的提案。第二,尹山又名古寺山,澹台子祠旧在尹山巅,祀先贤澹台灭明。宋南渡后尹和靖读书其中,遂以和靖先生附祀。明练埙设义塾于其中,改名澹台书院(宋濂记),后毁。清康熙年间尹山寺僧明宗谋重建而未成,雍正初始落成。乾隆十六年,高宗南巡,诏以明姚安太守施悌配享,咸丰十年毁。同治中移建今所。崇福寺与澹台子祠、尹和靖读书处是分不开的。第三,崇福寺有两位高僧值得记载,徐祯卿在《剪胜野闻》里记述苏州尹山寺高僧永隆永隆雨 故事。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真可,在《紫柏尊者别集》跋照公墨书华严楞严也记载了尹山永隆菩萨的故事。如惺大师(1567—1638),明朝人,生于1567年。为天台宗僧人,万松行秀禅师法孙、千松明德禅师法嗣。博学多闻,尤善文笔。偏好史乘、传记之学。钟情并弘扬弥勒法门。明万历二十三年,幻为如惺禅师住吴门尹山寺。因此在重建崇福寺时,在规划设计中把澹台子祠、尹和靖、高僧永隆、如惺禅师融合在一起,可建景、可塑像、并把有关历史记载及诗词镌以碑刻,以充分展示崇福寺的文化历史。目前,崇福寺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和部分佛堂僧舍业已建成,其余建筑及景观项目正在筹备待建之中。

    此外,在寺北还建了一排佛殿,搬迁进了三座乡间小庙:自东至西分别是塘东南楼明王“大王庙”、善浦观音庙“双庙龙王”、尹山朝北土地“忠靖明王”。

    崇福寺圯废已久,照理不会有什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了。想不到在寺里却看到了两件宝。

    第一件:二方古碑,临时竖立在寺北小庙群的塘东“大王庙”的廊下。一方是“东山海镇”碑。我们以前曾见过“山海镇”、“八风山海镇”等,“东山海镇”还是首次见到。第二方是清嘉庆年间的“特调江苏苏州府元和县口口加五级纪录五次李”碑,事为养鸭殃稻苗,不许养鸭放出践损稻苗的布告。看来过去当官的对农业生产也是够重视的,连鸭践苗吃谷此等小事,知县大人也要亲自出马写告示勒石严禁。
    第二件:清康熙五十年(1711)的铜钟,置于一佛堂内的供台上。钟体上有铭文“高口高口(二字难辨)康熙五十年七月亥日造”距今已300余年了。

    有关崇福寺文献记载及诗词。据网络专题文章收集如下:
    1.
清代翟灏等辑《湖山便览》中描述; 尹山,在宝带桥东南六里。周大夫尹吉居,实一土阜耳。梁建崇福寺。明洪武间,圣僧永隆运巨木重建,今木池尚存。旧有澹台灭明书院,尹和靖慕其风曾侨寓焉。有诗曰;古阜犹留尹吉风,木池遗构灵宫。永隆而后天花散,都在神僧感应中。
    2.长
洲彭绍升允初著《一行居集》卷第五 募修尹山祟福寺引;尹山居府治之南。其俗朴愿务耕作。文献之徵。罕有闻焉。顾其地独有澹台书院。祀澹台子羽。而以先曾祖南畇府君祔。葢院尝中废。府君为文募新之。故既歿而上人为主以祀。予尝一至其地。院虽故在。而诵之声闃如也。院之邻有崇福寺。创建于梁之天监,复兴于明之洪武。岁久不治。殿堂日圯。祖善上人住其地。乞诸仁者以恢复为己任。而属于文其卷。昔程伯子入一寺。观众僧饭。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予每过僧居。闻梵唱声。察其饮食进退之节。未尝不慨然长思也。呜呼。三代威仪。其去于今也远矣。于兹寺之成。伯子之言其有徵乎。遂书以俟之。
    3.
中华民国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星期二)刊行(568)江苏省政府公报 吴县县长请保护尹山崇福寺遗址古迹
    4.
《尹和靖先生文集》十卷附录一卷,(宋)尹焞撰,民国二年(1913)尹焞裔孙尹恭寿据明嘉靖本刻,原装白纸四册。是书首有和靖公遗像一幅,后收《附录》一卷。尹焞(1071-1142),字彦明,一字德充,宋代河南省洛阳人,靖康初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人称和靖先生。是河南先生尹师鲁的父亲,北宋理学家程伊川的弟子。金兵攻陷洛阳,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个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长少卿,不久改任礼部尚书、侍讲。著有《论语孟子解》、《和靖集》等。

    5.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记载:薛素素诗: 少文能卧游,四壁置沧洲,古寺山遥拱,平桥水乱流。 人归红树晚,鹤度白云秋。满目成真赏,萧森象外游。注:古寺山就是尹山崇福寺。
《尹山接待》宋朝 释崇:岳千古尹山寺,家风不厌贫。只将这个意,接待往来人
《題尹山寺》元朝 郯韶:王師昔度江南日,曾驻旌旗江上林。劫火不随人幻化,箭锋应与塔销沈。咸池几見天鸡出,蕙帐空闻夜鹤吟。白发老僧谈往事,青山依旧白云深。
《尹山崇福寺》清朝 袁学澜:停桡古寺绿阴遮,僧院泉香坐试茶。 比户蚕眠桑叶老,隔壁人语爨烟斜。 读书台寂泥衔燕,斑竹厅荒草吠蛙。 绣伴同来闲伫立,春庭默看做丝花。

 

 

 崇福寺路标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观音殿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念佛堂等寺楼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刚落成之佛殿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大雄宝殿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小庙群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东山海镇》碑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嘉庆布告碑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清康熙铜钟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古迹寻踪】探幽访古 <wbr> <wbr> <wbr>郭巷一日 <wbr> <wbr> <wbr> <wbr>十、天监古刹崇福寺
 
    本文部分文字摘编于网络专题文章,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热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