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寻踪】
双塔影园——袁学澜故居
袁学澜(1804-1894),又名景澜,是“元静春居士易后,世居尹山袁村”。按袁易(公元1262-1306年)字适甫,号静春,元代藏书家、诗人,着有《静春堂诗集》(四卷)及《静春诗》(一卷)。袁学澜家底殷实。但他并不满足于优越的家境,“独溺苦于学”,21岁成元和县诸生,23岁时倡议组织了尹山吟社,还成立了“袁村锡祉庵惜字会”,与此时文人殷兆镛(谱经)、叶调生、潘钟瑞等酬唱,“以能诗着声吴下”。他还从道光二十年进士吴江殷寿彭(适斋)出游,大长了阅历。
袁学澜仕途不得意,于是转而留意风俗民情的调查搜集,并把它们写入诗中。目前国内可见到他的诗词有近3000首,其中1200余首为吟咏吴地风俗民情、节令时序,名胜掌故之作,故被人们誉为“风俗诗人”。《吴县志》云其作品“《南宋宫词百首》《姑苏竹枝辞百首》、《苏台揽胜百咏》尤为时传诵。”他的另一个诗集--《吴都岁华纪丽》的稿本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今已在国内出版发行。袁学澜的诗作另有《田家四时绝句百首》、《游吴郡西山诗》(一卷)、《编年诗》、《零锦词》(二卷)等,另有《适园古文》(二卷),骈文(二卷)等散文作品,据《书舶庸谭》载,他还有《适园诗》抄本24册,共有52卷,已流传到日本人田中手中,目前国内尚未发现该诗集。人们以学澜之诗能反映现实,针砭时弊,而称其为“诗史”、“诗虎”。
袁学澜故居位于官太尉桥15、17号,即双塔影园。故居坐西朝东面河,现有建筑面积3276平方米,分南北两路。南路第三进大厅,额“仁德堂”,面阔三间10.8米,进深八檩10米,扁作梁,前船棚轩,棹木和青石鼓墩等雕饰较精,两壁清水细砖勒脚。厅前门楼砖雕“十鹿图”、“鱼化龙”图案,额“云开春晓”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钱大昕题。北路五进,三厅二楼,花篮厅额“怡轩”。
袁学澜于咸丰二年(1852年)购吴门官太尉桥冷香溪畔卢氏旧宅,奉母迁居城中。因园宅西南毗邻双塔,名以“双塔影园”,并撰“双塔影园记”
序其始末。
袁学澜百年之后其园宅又几经易主,到1997年这里共住着68户人家,建筑被任意分隔,宅内随意搭建,屋宇失修。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接手整修,搬迁费每户10~15万元,再加上历时三年的修缮。至2003年时标价400万美元出售,但很快被苏州市政府紧急叫停。因不能出售,房地产公司后与苏州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合成立“苏州古典建筑专业联盟”,并将老宅改称为“吴都会馆”。袁学澜故居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袁学澜故居常年紧闭,对外不开放,老沈去走访时只能在门外徘徊,无法入内详察,对其整修的房地产公司就在故居之北,老沈想从公司大门进入,也因门卫阻拦没能进去。无奈之下,只能拍一点外景照片,供博友消遣。
袁学澜故居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立的《袁学澜故居》标志牌

袁学澜故居的门牌号码:官太尉15号

袁学澜故居的门额“双塔影园”,苏州书法家瓦翁重书

故居东向全貌(南段)

故居东向全貌(北段),右第一门即房地产公司大门,右第二门为苏州吴都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大门

故居正门
故居照壁


将军式大门下一对“三狮戏球”门当


故居边门(大门北首)

苏州吴都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大门


从房地公司门卫处拍摄的公司和故居(左侧)内景

文字介绍摘自网络和博友悠哉游哉的专访博文,对原作者深表谢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