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2013-12-27 11:28:08)
标签:

名城苏州

苏州文物古迹

苏州市文保单位

苏州名人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古迹寻踪】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吴宅位于学士街梵门桥弄8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资料介绍,此宅原为明代正德间大学士王鏊故居的一部分,后几经辗

转,方归吴氏。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暂借作紫阳书院,俞樾度寓

此。梵门桥弄原称杨衙前,因明末复社名士杨廷枢及其字杨无咎曾居此而

得名,吴宅为该巷最典型之古宅,是否即为杨廷枢故宅,尚待进一步研

究考证

      此宅现存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占地1600平方米。原有建筑两路五

进,坐北朝南,形式古朴,气势宏伟。正路建筑偏西,依次为门厅、大厅

及两进楼厅。可惜前面三进已于1981年拆除。仅存的第四进楼厅,面阔七

间29米,进深九檩八架14米,东西厢楼各三间,阔10米,深5米。内柱均

用楠木,用材规格较大。楼下有前后轩,前檐船棚轩进深较宽,弧度平

缓。圆作梁,矮柱圆滑朴素,颇具特色。楼板采用通长宽大本色白木板,

承接板搁栅同样采用原色,不施油漆,较为罕见

      纵观此楼规模宏大,形式简朴,具有较强的明代建筑风格。与楼相对

紧贴厢楼有一大型砖细照壁,中为一砖雕门楼,采用硬山顶,垛头用小型

薄砖细平砌,下枋、兜肚至上枋全为素面,上为较简洁的一斗三升砖细仿

木斗拱。两侧照壁采用大块面形成,分上下两节,下部砖细勒脚平素,上

部块面在整体砖墙中部做出砖细须弥座,座下带圭脚,较为少见。整体造

型体量宏大,古朴简洁,制作精良,为明代遗构无疑。东路房屋全为三开

间,依次为偏门厅、旱船式书房、花厅及后楼厅。前、中、后部用封火墙

隔断,自成院落。偏门厅与后楼为一般苏州传统形式的建筑。唯中部为一

小庭院布局,以湖石假山居中,北有朝南花厅,建筑用料较粗壮,做工较

精细。明间为抬梁式,边贴以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前架为一船蓬轩,

山墙面采用整体水磨砖起边线贴面,工艺水平较高。与花厅相对为一旱船

式书房,歇山顶,内为满堂轩,屋角微翘出檐椽做成微向上弯曲反翘,小

巧玲珑,颇具特色。西有小型攒尖顶方亭,制作精巧,使用搭角梁做出八角形藻井。原亭内开门正路相通

      书房、小亭与花厅以廊相连,中间东边为湖石假山,形成一和谐的格

局,供主人读书休闲,充分反映出苏州传统的第宅庭院的特色,具有较高

的保护价值。

 

      现该宅散为民居,房屋破旧,庭院内私搭建筑,改变原有的结构形

式。特别是七开间堂楼下檐坍塌,屋面破损,装饰残朽严重,亟待抢救。

(本文文字资料转载于网络)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现存建筑状况

亭子已被砌成小屋,装上铁栅门,放置杂物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花厅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楼厅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砖雕门楼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庭院中的湖石假山已毁,湖石尚在。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宅中古井,八角形花岗石井栏圈,上镌刻的“井泉”名额和凿井年份
【古迹寻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梵门桥弄吴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