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 石湖上方山访古记(续)

标签:
名城苏州苏州风光苏州山水苏州文物古迹 |
【原创图文】
石湖上方山访古,由于时间紧促,没能跑遍,匆忙间有些古迹没有
找到,还有些古迹解说有误。11月1日,姑苏老沈乘去上方山赏菊之
机,独自一人又在上方山寻访古迹,11月2日,姑苏老沈再次与黄
寅、苏州小楣去上方山访古,又得到了一些新的收获。现把这二次的
寻访结果作为续篇介绍于下,供博友参考。
1、李根源的“茶磨”摩崖石刻
附近,我们在范成大祠侧的登楼山道、望湖楼和茶磨山房四周寻找了
近一个小时都没能找到。西馆采莲在评论中说,“茶磨”石刻就在
登望湖楼山道起点的旁边,很容易找到。于是,我又去了范成大祠,
遇到了一位景区内的老职工,他很热情,告诉我,登望湖楼有二条山
道,这里是一条,治平寺那里还有一条。他说,我的印象好像是在
治平寺的登山道旁。经他指点,我立即返回治平寺,在大雄宝殿左
侧的登山道起点的左侧石壁上,“茶磨”两个李根源惯书的隶体字
正瞪大眼睛在看你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了我一本《石湖上方山》的书。
2、石湖摩崖石刻群中的“石湖”石刻
摩崖石刻群,很明显,这些石刻都是近年新刻的,原有的摩崖石刻在
文革期间遭到了毁灭,全被铲平了。虽这些石刻是今人所刻,但都不
是今人所题,全是古代名人、文人所题,其中“石湖”石刻是宋孝宗
皇帝的笔迹,这些石刻在今天看来不是古迹,但百年之后也许会成为
有一定价值的古迹了。特贴一方群中最高、最大的宋孝宗题赐范成大
的“石湖”石刻,留作纪念。

3、石观音寺前崖石涧崖壁摩崖石刻
看模糊不清,右侧石刻涧边有石,可抚碑细察,发现在碑结尾有“乾
隆御笔”之字隐约可辨,原来还是块很有价值的帝皇御碑,现在却并
不被人看重,弃之一旁,无人理睬。
有字否?是何字?不得而知。(经查《横塘镇志》,此碑也是乾隆御
笔。)
题谁书?钓月-樵云先生在评论中告知,是李根源题写。这次我又重
新详察了一下,真相大白,原来是明都穆题,今人已故书法家吴进贤
所书,这就对了,吴进贤擅隶体,风格与李根源不同。
4、石观音寺的金边蓝底乾隆御勅“普门香梵”
底,十分精致。原先并不在意,但细看匾中央上方的印章,竟是
“乾隆御勅”四字,原来是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非同一般。
5、石观音像
佛。石佛寺(石观音寺)依观音岩所建,始建于宋代淳佑年间,明洪
武年间重修,嘉靖年间胡缵宗题“崖石涧”,中有石观音像一尊立于
岩下,高达丈六。崇祯4年(1631),申用懋在岩间砌巧石,盘旋而
上,倚山建阁,后被火毁,现经重修,重新向游人开放。文革期间,
石观音像被砸成三段,仅剩下半身及莲花座,头沉涧底,涧池淤塞。
1984年重新修复。(现观音像的头部是清淤时从涧底挖出,请枫桥
工艺美术厂石雕艺人修复,并补全全身的)
6、茶磨山房的两块古碑
给游人进去,也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早上我从石观音寺出来,顺便
进了茶磨山房,忽见那扇常年紧闭的边门开着,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进
去,见有二块外罩玻璃框架的石碑分列偏厅左右,细看是上方山比较
重要的乾隆御笔碑和“重修石佛寺记”碑,怪不得上方山管理处对此
高度重视,不让人看。我赶忙举机拍照,可惜因罩了玻璃框架,反光
强烈,拍出的照片看不清楚。正拍照时,管理人员来了,毫不留情地
把我请了出去。
第一块碑:乾隆御笔撰并书《观石湖打鱼诗》碑,乾隆皇帝于乾隆丁
丑春二月书于灵岩行宫。
第二块碑:“重修石佛寺记”碑,民国十三年立。
7、乾隆御道
比较原始的一段,估计是随从人员走的。
比较标准的路段,小石块整齐排列砌筑,路中有吉祥图案。
经过整修的路段
8、郊台遗址
郊台遗址前新塑的金光弥勒大佛
9、桃花源直上楞伽塔的陡险捷径
从下向上仰视
从上向下俯看
直达楞伽塔院后门阶下。
10、楞伽寺塔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楞伽塔院后门匾额,谢孝思题字
楞伽塔前门
楞伽塔院前门匾额,谢孝思题字。
楞伽塔院
楞伽大殿
塔院内“重修上方宝塔碑记”古碑
塔院内6幅咏上方山、楞伽塔的古代名人诗作条屏
塔院内已被毁的寺僧墓葬遗迹
仰视塔院高台
楞伽寺前的山门牌坊
从望湖亭望石湖
楞伽塔






民国十五年捐资建“上方山座”(楞伽塔座)石刻

2011年“苏州楞伽塔重修记”碑

在菊花展区望楞伽塔




在桃花源望楞伽塔



11、登楞伽塔道上的摩崖石刻
李根源的“楞伽”石刻
李根源书云南腾冲李学诗等人游上方山勒石纪念
民国十三年张一麐题字石刻
丁卯年崔望书“空翠”石刻。崔望,不知何许人也。
12、葆光亭
13、宝积泉
14、遥望近观石湖古迹行春桥、越城桥、天镜阁
行春桥
行春桥、越城桥
越城桥
天镜阁
附1、石湖上方山绿水青山
湖畔风光
园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