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图文】
苏州桃花坞三处控保建筑
一、谢家福故居
据博友悠哉游哉专访博文介绍:谢家福故居在桃花坞大街264
号。谢家福(1847—1896),字绥之,号望炊、锐庵、兰阶主人、桃
园主人,室名望炊楼。吴县人。学贯中西的洋务派爱国学者,中国交
通电信事业的先驱者,苏州电报通信的创始人,慈善救济事业家。谢
家福死后葬于园区外跨塘西北庆字圩。
谢家福故居的宅基为明代永乐初养真老人沈均遁迹之所。原有
锁烟亭、镜心池、闻香堂、环翠轩、栖鹤楼诸胜。谢家福购下后,在
乾隆年间改筑来燕堂、赋雪草堂、书叶轩。后又在栖鹤楼旧址改建望
炊楼。太平天国驻苏时,曾占用为劝王府。现故居南向,仅存两路,
占地面积3456平方米。西路有楼五进,东路存轿厅和大厅。大厅面
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11.8米,扁作梁,前置船棚轩。故宅第一进
已在桃花坞大街拓宽时拆除,
谢家福故居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编号为NO:003号。虽悠哉游哉的博文中介绍了故居曾经的辉煌,但据我们实地踏访,已完全面目全非了。可以说是苏州控保建筑中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单位之一。从一小门入内,在小院中仅见一厅堂、一偏房和几间杂屋,控保牌没找到,文管会的“谢家福故居”标牌就钉在一间杂屋墙上。我们询问院内的几位老人,老人的话证实这里确是谢家福故居,我们说明来意,老人说:有啥看头?这里都被拆光了。院内确已几乎难见原建筑的一砖半瓦了。那间厅堂上尚有一排落地长窗据称是故居原物,但厅堂和东面的偏房内外都经过了翻修改建,古宅韵味尽失。一老人领我们到院后,有一石库门原可入内,老人告知,里面原来都是谢家福的房屋,被某厂购买了,把原有老宅全都拆掉改建了厂房。呜呼!一座充分体现姑苏历史风韵的明清古建筑就这样在苏城最繁华的阊门桃花坞消失了,仅给人们留下了一声叹息!
苏州文管会的“谢家福故居”标志牌

改建后的厅堂,据说这排落地长窗是古宅原物
厅堂东侧的偏房

厅堂西侧的石库门,门北原是大片谢家古宅,后全被某厂拆毁改建成了厂房

从厅堂屋面望去,可见改建后的厂房

二、廖家巷张宅
廖家巷12、13、15号,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张宅,编号为NO:004号。悠哉游哉博文说:张宅由四个朝南庭院组合成田字形平面,可合可分。西侧有一小园。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东路前后院和西路前院均为楼屋。东路前楼面阔五间19米,进深十檩11.3米,高10米,硬山顶,南北各出两厢。东立面五山屏风墙高低起伏,门窗参差错落,颇具特色。
这次我们访问的应是东路吧,里面的古建筑还有不少,可见到比较精美的厅堂木雕艺术和屋脊雕塑、外墙浮雕,保护得尚可,博友有兴趣可去一看。








三、吴赞之宅
吴赞之宅在桃花坞大街120号,现为苏州控制保护建筑,编号是NO:005号,内有厅堂和砖雕门楼等古建筑,有人居住,保护一般。
吴赞之是清代苏州知名商人,曾在观前街经营着一家名为“协大祥”的布店,即现在的“小吕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