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苏州古桥欣赏】
陆慕太平桥(南桥)
纵穿古镇陆慕的元和塘上,以前从南到北有三座大石拱桥,俗称南桥、中桥和北桥。如今,中桥、北桥早已不见踪影了,仅存南桥孤身跨卧在元和塘上,望着北去的塘河,想起已逝的中、北两兄,抚着自身的遍体鳞伤。长长地舒出了一口冷气:日暮黄昏,老矣!
南桥,正名曰“太平桥”,位于中桥之南约二里,是陆慕镇南街东西穿越元和塘的唯一通道。南桥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整桥由花岗石砌成,两侧桥栏为青砖砌墙,花岗石压顶。桥全长50米,共有100多级石级。南面的桥柱上刻有“光绪壬寅孟春涓吉”,“藩宪拨款同人集资”。北面的桥柱上刻着“重建中桥南桥两座”,“开浚全镇官河支河”。桥面呈长方形,中央镌刻禅意图案。历经百年风雨,大体上还保留着原有风姿。但桥东石级南侧的青砖桥栏已全部坍塌,有不少石级已经折断。 南桥由主桥和引桥组成。主桥为半圆形独拱桥体,高出水面7米多,由6道卷拱合成,倒影于水中,犹如晶莹圆璧映现河面;亦似皎洁圆月伏升波端。桥洞东侧卷拱上刻有“放生官河”四字,西侧为“禁止捕捉”四字。主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与之垂直的引桥,好似两个枕头,故又叫“枕桥”。主桥和引桥组成的独特造型,好似人在挑担,所以当地人戏称它为“桥挑桥”。
陆慕太平桥(南桥)2009年7月,被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和塘两侧老街风貌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标志碑背面的南桥简介 南桥风姿 重建太平桥额
桥面中央石刻
桥洞卷拱刻字:放生官河 桥南桥柱刻字 桥北桥柱刻字 西引桥
东引桥 已全部坍塌的东南石级桥栏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