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城遗址、金山城隍庙及车坊“水八仙”
在车坊大姚村,我们还探访了摇城遗址和金山城隍庙,从城里出来的人对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很感兴趣,于是在探访的路途中,对车坊盛产的“水八仙”也频频光顾,拍了一点能见到的“水八仙”的照片。
摇城遗址
“摇城遗址”又称“澄湖古遗址”。位于吴中区甪直镇车坊澄墩村(大姚村),1986年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姚村古名“摇城”。“初吴王子居焉,后越王摇居之。”这附近曾发掘古井150余口,出土、征集新石器时代至宋代各类文物1200多件。分为崧泽、早期良渚、典型良渚、马桥文化、西周以及汉至宋各个时期的遗存。大姚村可能是摇城遗址的中心。这个遗址为研究太湖流域古代文化面貌与河湖变迁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史料。
去年,我曾撰写过一篇论文:《吴地稻作文化浅谈》,其中谈到了澄湖遗址在吴地稻作文化的重大发现,其遗址的部分所在地就在这里。现把这一段落复载于下,供参考。
澄湖遗址
:位于吴中区车坊、甪直及吴江、昆山交界处的澄湖西岸。1974年,车坊在此围湖造田时,在湖底发现大批古文化遗迹,发掘出水井150余口。2009年在澄湖东北再次发掘,又发现大批古文化遗迹,其中有水井402口,水田遗迹20块,水沟3条,池塘1个等。水井为水田的蓄水坑,池塘和水沟为水田的排灌系统,水田之间有水口、水路串联,使水田之间水可流通。水田土经化验检测,皆发现有水稻植物蛋白石,说明种过水稻,还淘洗出碳化米粒。田土内伴生杂草数量极少,说明有人工管理的可能。对碳化米粒碳14测定和树轮较正,距今已有5500年以上的历史。这一系列发现证明,这一时期(崧泽时期)吴地先民种植水稻的技术较马家浜文化时期更进了一歩。
吴县(现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标志碑背面的摇城遗址简介

标志碑后的荸荠田

标志碑四周的高墩,车坊无山,村人把此高墩称山,曰“大姚山”

金山城隍庙
关于金山城隍庙的资料不多,现把博友悠哉游哉博文里的一有关篇幅转载于下,供参阅:
金山城隍庙位于车坊大姚村北。始建于明代朱元璋时期,当年朱元璋带一爱妃来苏游玩,不幸妃子在此病故。朱元璋妃子因十分喜欢苏州府,死前要求朱元璋将她葬于此,朱元璋为了他宠爱的妃子选择了现在的金山城隍庙之地安葬,并安排苏州“一府三县”进行护陵。由于护陵将士的到来保护了周边百姓的安全,因此当地老百姓十分崇敬他们,后来他们过世后,村民为纪念他们而捐建金山寺庙,此后一直延续烧香、庙会活动。文革中,寺庙全毁。1999年,重新修复。2010年,进行二期工程扩建。现在,每年正月初一、清明前后、农历八月十三日庙会活动尤为隆重。
由于我脚多走路后感到疼痛,没有跟同行博友进庙详细观察,仅在远处拍了几张照片.



我收藏的金山城隍庙的门劵
车坊“水八仙”
车坊地势低洼,烂田较多,当地农民根据自己土埌特点,发展种植多种水生作物,长期下来成了车坊的特产,人们习惯称之为“水八仙”。“水八仙”通常是指芡实(俗称鸡头米)、慈菇、荸荠、茭白、水芹、菱、藕、莼菜八种水生作物。车坊除了没有莼菜,其他七仙均有生产。由于季节和我们走的地方不多,这次只见到了芡实、荸荠、慈菇、藕、水芹、茭白六仙,还有一仙“菱”没见着。
芡实

荸荠


慈菇

藕
水芹


茭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