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小集(十四)
(2022-07-06 21:26:34)
标签:
旧书杂谈文化历史 |
分类: 读书杂谈 |
从五月份算起,我读的书不算多,因为精力都放在了淘书上了,也就是经常逛孔夫子旧书网和旧书店。但还是哩哩啦啦的读了几本书。如读了《听蛙楼书话》《书林清欢》《书山寻路》《夜书房》(三集)《思考》《在书中小站片刻》(二集)《反思郭沫若》。读的书基本上都是书话。
通过读这些书话,感到有的书话写的非常勉强,读时感到非常乏味。有些人爱书如命,但写起书话来,很吃力,文章让人读时能昏昏欲睡。我读过很多书话,总感到如今北京的谢其章写的书话还算可以,如他的《搜书记》等;过去梁永写的书话也可以,如他的《雍庐书话》。当然还有唐弢、姜德明等人写的也好。其他人写的书话水平真不行,这也包括自己。书话要想写好,不是人人都能写好的。有些作者虽然是中文专业本科毕业,但写的书话枯燥无味。写不好书话,有很多原因,不是真正爱书是一方面,写作能力差也是一方面。
如今,有很多报刊刊登书话、书评,这是一个好现象。一个人特别喜欢书,可能有两种行为:一个行为是喜欢淘书、买书;另一个行为是特别喜欢看书。喜欢淘书者可能不怎么喜欢阅读;喜欢阅读的可能不喜欢淘书。而喜欢淘书者,你让他写淘书记没问题;你让他写读书记可能就费劲。相反,你让爱读书者写淘书记也不妥,你只能让他写读书记。世上没有完人。他不可能那一样题材都能写的出类拔萃。
我观察过人与书,特别喜欢买书的人,文史哲他买,算命的、风水的、考古的他也买。可能他不怎么喜欢看书,他把买回的书,连包装都不会打开,随便往书架上一放就完事。但他喜欢逛自己的书房,想把自己的书房整的像一个旧书店,然后经常在里面随便翻书,过一种翻书瘾。看看哪些杂七杂八的旧书就很满足。为什么有的作家说:他买的书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哪些没有用的书是用来装饰他的书架的,不是用来看的。
书,好多人都喜欢,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因为它是一个人的依靠,是一个人的智囊团,是一个人灵魂的附着体,是一个人产生思想意识的来源。当一个人感到痛苦或痛不欲生时,你最好去打开书,因为只有书才能救你,只有书才能让你摆开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