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太清宫镇八一年战友进京参军转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发言稿(2021.10.24)
(2022-07-06 18:21:06)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 |
分类: 杂文散文 |
各位领导,各位战友、家属、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于大家能在百忙之中远道而来,参加我们战友进京参军、转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仅代表在京的战友们,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慰候!
1981年10月26日,我们鹿邑县太清宫镇50多名战友,穿着绿军装,精神抖擞的从故乡来到了首都北京,成为了一名基建工程兵。短短三年不到,1983年7月1日,因集体转业,我们又全部脱下了军装,摘下了领章帽徽,每个战友又成为了一名首都的建筑工人。
四十年来,在首都北京,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祖国的建筑事业增砖添瓦;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它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每个战友都贡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年华没有虚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40年过去了。如今,我们很多战友已经退休了。战友的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了。很多战友已经子孙满堂,在家安度晚年,享受着天伦之乐,过上了安逸的退休生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四十年来,我们远离故乡,在北京举目无亲。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和孩子,每天辛苦、忙碌。过去,战友之间,还能时常相聚。如今,由于居住的比较分散,近两年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又非常严峻,把我们战友之间相聚的机会阻挡了,战友之间很少往来,无法时常相聚,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很多战友都说:人生过程之中能有几个40年?战友之间能有几次共相聚?因此,愿我们所有的战友都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聚会。
常言道:亲不亲故乡人。其实,我们既是老乡,又是战友,这种双重的身份让我们倍感亲切。今天在全聚德饭店,为庆祝进京参军转业四十年周年,我们众位战友再次重逢,共同干杯,欢聚一堂,共叙友情,这也是一种缘分。
为了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我们在一起喝茶叙旧;聊聊生活,讲讲见闻;唠唠家常,说说知心话。愿每个战友都能畅所欲言。
常言说: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我们这次聚会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我们战友之间的友谊不会改变;虽然,我们工作、居住的分散,相距的又遥远,但我们战友之间的亲情、友情、感情不会消减。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我们还有“老子故里战友之家”群,有朋友圈,可时常在群里、朋友圈里视频、聊天。
刘汉龙
20 2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