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78418533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B-36:“恶魔”的归宿
(2018-06-15 10:10:37)
标签:
冷战
轰炸机
杂谈
分类:
名机奇翼
二战初期,美国就计划装备能从北美直飞德国实施空袭的远程轰炸机,康维尔公司为此研制了B-36,但到1946年才首飞。航程达到一万千米,载弹量近40吨,翼展70米,翼面积几乎是B-29的三倍,采用6台活塞发动机和4台喷气发动机的混合推进动力。虽然美名其曰“调解者”(Peacemaker),却因为其核打击能力和庞大的机身而被视为空中恶魔,不过仅服役了10年就被更出色的B-52取代了,
384架中只有5架留存至今
。
第95轰炸联队的一架编号52-2827的B-36J退役后飞往德州沃思堡并以此命名。
2005年“沃思堡”号转移到亚利桑那州图森的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保存并接受修复。
B-36J是“调解者”的最后一种改型,飞行速度和巡航高度有所提高。
螺旋桨直径5.7米,向后推进可减少阻力,提高航程。
巨大的机翼根部内可供机组人员在飞行中进入。
喷气发动机吊舱,不启动时会张开锥形罩保护内部扇叶。
活塞发动机的低阻进气口,形似张开的大嘴。
机头原先用于光学投弹瞄准具的窗口已堵上,后来改用雷达。
机头投弹手的座舱位置。
两名飞行工程师的操作台。
来源:
AIR & SPACE MAGAZINE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C-133:名声不佳的一代霸主
后一篇:
生活在高处——从《生活》封面看航空风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