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美盟军空袭日台新竹基地七十周年回顾》 作者王宇平博士(美国阿拉巴马州历史档案部主管)
为了进一步在中国投入更大的空军助战力量,美国于1943年3月于昆明成立第十四航空军,继续由陈纳德指挥,旗下包括战斗、轰炸、侦察等作战单位,作战范围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由于中国自1941年开始选送空军人员赴美接受训练,至
1943
年已有完训人员返国参加战事。可是中国当时飞机数量少,物资缺,但人力充裕;而美军正好相反。所以陈纳德于当年5月参加华盛顿一项会议时,提出了以中国和美国空军组成伙伴作战单位的构想,这个建议获通过后,中美混合联队(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 or CACW)于是诞生成形。
中美混合联队于当年10月正式在印度(现巴基斯坦)的马里尔(Malir)成立,隶属第十四航空军指挥体系,由美方人员担任司令,副司令则由中方指派。联队部下辖三个作战大队,由中美双方共同提供空地勤人员加入,其中第一大队为轰炸机大队,下辖第一、二、三、四共四个中队,第三和第五大队均为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拥有四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备
16 架战机,每个大队则有 64
架,各单位的成员由中美双方混合担任,出任务时也由双方平均派遣为原则。例如两机任务时,中美各提供一架出勤,如此两者互补长短,互相效力,互蒙其利。中美混合联队的主要任务为夺取并保持盟军在中国战区的空中优势,从而为地面部队提供对日作战胜利的契机。整体而言,中美混合联队所参与的各次战役和战斗,兼具战略和战术上的考量和意义。
为了从日本手中夺回制空权,陈纳德将军认为日本在台湾岛上的各处空军基地是首要目标之一,原因是日本从南洋运往日本的各项物资必须经过台湾海峡,所以日本在台湾岛上驻扎了大量的陆空部队,以保障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同时日本战机经常从台湾起飞支援太平洋战事,对盟军一直是重大威胁。因此,在中美混合联队成立后不久,中美双方开始策划对台湾的日军空军基地实施空袭。当时选定的目标区有三个:高雄港、台南空军基地,以及新竹空军基地。其中高雄港为日本在台军事的主要补给港,但寿山附近的防空炮火密集,台南基地则有大量的日本零式战机驻防,轰炸恐会导致己方重大损失。相较而言,新竹基地的防空炮火和制空战力均较薄弱,遂被锁定为攻击目标。
新竹是日本在台湾的重要基地,1937年8月偷袭中国空军的木更津航空队的轰炸机即来自该基地。此时的新竹基地还驻有日本陆军第九师团、新竹海军航空队,以及燃料场等设施。美军的侦照显示了新竹基地驻有88架左右的日本96式轰炸机。又鉴于新竹为从台湾距离大陆最近的基地,未来对中美在大陆的军事设施威胁严重。
空袭新竹的前进基地选在江西省的逐川机场,1943年8月才完工的这个机场开始为这次行动储存燃料和弹药。跨海之役的总指挥为陈纳德,参加空袭的中美空军单位则选择了第十四航空军的第二十三大队第七十六中队的8架P-51A“野马”战斗机、第四四九中队的8架P-38“闪电”战斗机、第十一轰炸中队的8架B-25D“米契尔”中型轰炸机,以及中美混合联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的6架B-25轰炸机。第十四航空军的第二十三大队队长希尔上校(David
“Tex”
Hill)担任领队,中美混合联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李学炎任副领队,中国方面的参战空勤组员有二十多人。
由于天候因素,跨海空袭行动一延再延,直到11月25日才展开。是日正好是美国的感恩节,许多美方组员在前一天就享用了感恩节大餐,以壮行色,准备在感恩节突袭中一去不归。当天上午全部30架战机依序升空后,其中一架P-51A因为故障而折返,因此只有29架扑向台湾执行奔袭。为了掩人耳目,中美混合联队第三大队的一批P-40战机还于任务开始前到台湾以北部佯攻欺敌。
整个机群先以低空几乎贴近海面方式越过台湾海峡,以避开日本雷达的侦侧。当机队突然出现在台湾新竹基地上空时,日本驻军措手不及,几乎无法反应。攻击开始前,盟军飞机在天空中发现了多架正在进行飞行训练的日本飞机,一场空战下来,空中威胁顺利解除。接着便直接进行地面攻击,首先由八架P-38向地面扫射,为轰炸行动开路,接着14架B-25轰炸机进场投弹,一时火光闪闪,几乎整个基地都被淹没在爆炸声中,除了少数地面防空反击外,其余如入无人之境,最后由
P-51A 殿后,俯冲攻击以掩护
P-38撤离战场。整个突袭只持续了几分钟,速战速决,干净利落。攻击行动中,精准的投弹均集中于基地,新竹市区和周边均未受到波及。中美盟军的突击队伍,除了几架飞机身上有日军地面炮火的弹痕外,所有飞机和中美空军健儿均全身而退,没有人员牺牲或飞机损毁。而日方则有42架飞机在空中或地面被击毁,另有一些被击伤,日军人员亦有重大伤亡。是役,战果为0:42。更重要的是,这场奇袭重创了日本控制下的新竹基地,其新竹海军航空队也从此被裁撤走入历史,此外,为了防止中美空军再次对台湾的攻击,日本还自伪满洲国调来其他飞机保护台湾。
回顾七十年前中美空军携手空袭日台新竹基地的这段历史,可以得出几点结论。首先,这不但是二战期间中美两国首度联合攻击日本在台湾的基地,造成了日本空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役,而且是自
1942
年杜立德突袭东京以来,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首次遭到了攻击,成为日后盟军轰炸日本在台军事设施一系列行动的先声。其次,盟军争夺中印缅战区制空权的努力经此一役备受鼓舞,也刺激日本不得不抽调重大力量争夺中国东部(豫湘桂会战),包括中美空军在此地区的几处前进基地。最重要的是,正当中美空袭日本在台新竹基地的同一期间(11月23-27日),远在八千多公里外的埃及首都开罗,中美英三国领袖正在举行会议,为战后形势作了重要规划和决定,其中特别决定日本在战后必须将包括台湾在内的窃占领土归属还中国。新竹空袭和开罗会议,开启了从军事和外交两个战场解决台湾未来前途的序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