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机一箩筐——盘点史上最差机型(84)

标签:
飞机航空史杂谈 |
分类: 名机奇翼 |
结构败笔之——
波兰
国营航空(PZL)“野牛” LWS.6 Żubr (1936)
这是作为先进的PZL
P.37“驼鹿”的一种低风险备份方案,LWS.6“野牛”轰炸机源于一种被波兰国家航空公司以“太老土”为由而拒绝的客机设计。不像全金属的“驼鹿”,“野牛”采用了各种材料来建造。当开始生产时,发动机从337千瓦的“双黄蜂”改为507千瓦的布里斯托尔“飞马座”,导致机身承受的应力变化。许多弱点不久就浮现出来,应对破裂的方法是用木制补丁修补。原型机不可避免地散了架,不幸的是当时搭载着感兴趣的罗马尼亚客户。“改进”过的LWS.6带有同样的发动机和双尾翼结构,因额外的加强而变得更重,以至于无法装载炸弹。后来德国空军将幸存的“野牛”用作无武装的训练机。
LWS.6原型机带有更坚固的双尾鳍,但比原先的单尾鳍部件更重,生产型又换了回来。其混合结构包括金属应力蒙皮、金属管架加蒙布、布料覆盖的金属和纯粹的木材。起落架的收起马达不够力,最终只能将机轮锁定在放下的位置。飞行员的座舱安置在平顶的机身上方,并偏向左边。除了机背炮塔,还有一个炮塔安装在轰炸瞄准手的玻璃机鼻上。丑陋的“野牛” 的真正病根在于蒙皮之下,采用多重材料结构而承力不足。几个基本但严重的设计错误意味着它具有危险性的脆弱,特别是在粘合的部位。
本系列摘译自《The World's Worst Aircraft》(2005)
LWS.6基本参数:
乘员:4人
动力:507千瓦布里斯托尔“飞马座”VIII活塞发动机X2
时速:最高380千米
翼展:18.52米
机长:15.39米
机高:4.00米
重量:6865千克
本系列摘译自《The World's Worst Aircraf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