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骄子,独步蓝天——中国国产航空表
新中国的手表工业也是从引进和仿制起步的,直到1955年才由天津手表厂生产出第一块国产手表,而同样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所需的作战和保障装备还主要依赖进口,包括飞行人员的专用航空表。为了节省宝贵的外汇,同时促进我国手表制造水平的提高,自主研制高品质航空表势在必行。1961年4月,根据国防部要求,当时的第一轻工业部向天津手表厂下达了试制飞行员专用计时码表的任务,属于秘密项目,代号为“304”,这也是中国首个军品民产项目。天津手表厂组织技术人员参考国外产品开展技术攻关,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图纸的设计和配套生产设备的研制,当年9月试制出第一批5只样品,此后又陆续在1963年底和1965年10月完成了第二批32只、第三批100只样品,经初步检测其性能已接近进口手表。
1965年12月,由第一轻工业部、空军司令部和海军航空兵等全国21个单位派员组成专家组,对304型计时码表进行评审,其走时精度、测时、高低温、防震、防磁、防潮、快慢针拨校、上条拨针、启动质量、冲击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合格标准,最终通过了部级鉴定,准予定型批量生产。1966年5月,天津手表厂确定了该表的生产方案,到同年10月底组装出成品1400只,截至1968年总共生产了近3000只,因生产批次不同在细节上略有差异,均发往中国空军一线飞行部队。
早期的天津“304”航空表填补了中国手表行业的一项技术空白。
作为中国第一种国产飞行员专用表,“304”(后被称为1963型)五针航空码表采用手动上弦的ST3机械机芯,按部颁标准走时精度平均日差不超过±45秒,走时延续时间不少于34小时。该表除了标准的时间指示功能外,还在表盘的三点钟位置设有30分钟计时器、九点钟位置设有60秒计时器,可分别进行计分和计秒操作。表壳上装有校时表冠和两个控制按钮,上面的按钮用于计时的开始和停止,下面的按钮用于计时指针的归零。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这批手表并不是由空军部队统一配发,而是供一线飞行员个人购买使用的。由于产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完整保留下来的就更少,这种如此特殊的国产表后来就引起了国内外钟表收藏家和爱好者的极大兴趣,最近曾有一只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槌定音》节目中拍出8.1万元的高价。进入21世纪后,从天津手表厂改制而来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对原有的ST3机芯进行了更新改进,开发出新型的ST19系列机芯,并以此为基础向市场推出了“中国空军第一只航空码表”限量复刻版。新款的1963型计时码表延续了当年“304”简洁实用的整体造型,但细节上更为精致,以其特有的风格在众多同类产品中可谓独树一帜。
新款的“中国空军第一只航空码表”复刻版限量208只,继承了经典的造型设计,
采用改进过的手动上弦机械机芯,表盘直径37毫米,中心秒针为红色便于识别,
其它指针为蓝色,配军用织物表带。
海鸥公司推出的另一款D304型复刻版航空计时码表,表盘设计有所不同。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中国空军在装备上的国产化、现代化程度已是今非昔比。而为了加强飞行员队伍建设,激励飞行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空军总部决定为飞行人员配备新一代专用航空表。经过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和飞行学院征集手表样式方案,再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然后由多家钟表公司展开竞标,最终在空军装备部授权下,深圳和世通电子有限公司与飞亚达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此款专用手表的设计生产权,并从2003年7月起开始配发中国空军部队。
这款中国空军飞行员专用手表的外观设计颇有现代感,采用全钛材质,从表壳到表带都融入了飞行元素,构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并打上了空军的专属徽标。从正面看形似三角翼战斗机,表圈造型源于飞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表盘上的放射状底纹和五角星分别代表着动态旋转的涡轮叶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表带外形和上面的铆钉分布体现出机翼蒙皮的效果,而凸起的表冠也仿照发动机涡轮叶片中间的圆锥帽。该表属于多功能六针指针式石英表,内部采用瑞士产精密机芯,除了实时显示时、分、秒和日历外,还设有3个小表盘分别用于30分钟计时、60秒计时和星期指示。表圈刻度可进行时间、距离、速度的测换直读,主要刻度和指针带有清晰的夜光显示,另外在表带上还附有小型指南针。
该表由中国钟表协会监制,并经国家钟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整体具备防尘、防火、防磁、防震(抗过载强度达9G)、防水(深度50米)和耐磨性能。配发的范围为中国空军在飞的飞行人员和每年从飞行学院毕业、补充部队的飞行人员,以及已停飞、现在职的飞行人员。配发时采取编号管理,坚持“一人一号”的原则,这对体现中国空军的现代化风范、增强飞行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3年配发中国空军部队的新一代飞行员专用表采用了更有现代感的设计,
功能更为多样化,包装和附件也相当完备和齐全(见题图)。

飞亚达公司用于外销的G710N型计时码表就脱胎于中国空军飞行员专用表。
要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一些“1963航空表复刻版”并非原厂官方制作,还有一些包装精美的“中国空军飞行员表”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由于资料有限,有关中国人民空军使用过的手表详情欢迎补充指正。
原文连载于《环球飞行》《航空报》2012年,已完结。更多飞行员表可参见轻博客“蓝天表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