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卡其”系列中可测量气压的QNE航空表。
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率先将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器送上了蓝天,但是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在航空领域却是大洋彼岸的欧洲人后来居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才重新占据了天空中的霸主地位。而在钟表业界,欧洲品牌无论是在历史渊源、制造工艺还是在知名度方面都一直稳居鳌头。不过讲求实用的美国人并非没有“绝活”,在飞行员专用表方面可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从海上导航到空中指南
几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欧洲人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大陆开创新天地,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人才和技术。在这些移民当中就有一位名叫阿尔伯特·威娜欧的瑞士钟表匠,1880年他和弟弟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钟表品牌,10年后又正式成立了威娜欧公司(A.Wittnauer,又译作“咏雅华”)。虽然一开始只是一家小型的家族企业,引进瑞士的零部件进行组装,但由于结合了可靠耐用的品质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威娜欧的产品逐渐在美国市场上打开了销路,也被探险者、航海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等专业人士用作计时工具,如著名的挪威极地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
进入20世纪后,威娜欧公司的钟表制作技术更上一层楼,通过与瑞士著名品牌浪琴(Longines)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他们的产销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正值早期航空业蓬勃发展之际,威娜欧也很敏锐地涉足到这一新兴领域,在1907年就向美国海军提供了两只特制手表用于飞行测试。当无线电导航技术尚未进入实用阶段时,威娜欧生产的精密计时器就成为美国军用飞机上的重要设备,并随着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转战欧洲。也正是这场在泥泞的堑壕中进行的大战,促进了容易佩戴、方便查看的手表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普及。为适应更加苛刻的使用环境,1918年威娜欧就推出第一种“全防”(防水、防磁、防震)型手表,还在航空杂志上打出了广告,从此与早期航空史上的许多经典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
1926年5月9日,美国海军军官理查德·伯德和飞行员弗洛伊德·贝内特驾驶一架福克三发飞机成为首批从空中飞抵北极点的人,当时他们采用了威娜欧的计时器进行导航测算。第二年,威娜欧公司开始生产飞行员专用的导航手表,为此特意与美国海军最权威的空中导航专家菲利普·威姆斯展开合作,利用计时手表结合六分仪和罗盘进行天文导航测算。当年6月6日,也就是查尔斯·林德伯格首次完成单人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壮举仅仅两周后,另两名美国人克拉伦斯·张伯伦和查尔斯·莱文也成功实现了首次搭载乘客跨越大西洋的飞行,他们驾驶一架莱特-贝兰卡单翼机从美国纽约直飞德国,并创下在43小时内连续飞行近6300千米的新纪录。
1928年,查尔斯·寇尔耶和约翰·米尔斯在24天内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在“与月亮赛跑”的活动中获胜(月球环绕地球转动一圈需27天)。1932年5月21日,著名女飞行员艾米莉亚·埃尔哈特驾驶洛克希德“织女星”5B飞机从纽芬兰飞抵爱尔兰,成为第一位单独驾机飞越大西洋的女性。一年后的7月,独眼飞行员威利·波特斯使用同样的机型创造了单人驾机环球飞行的最短纪录——7天18小时19分钟。到1937年1月19日,超级富豪“飞行者”霍华德·休斯驾驶特别研制H-1高速竞赛飞机用7小时28分从西海岸的洛杉矶飞到东海岸的纽约,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不间断横跨北美大陆的飞行速度纪录。在这些航空冒险活动中,威娜欧的计时产品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连一些曾遭遇过坠机落水事故的飞行员对威娜欧手表的质量也颇有称道。
1930年代威娜欧与浪琴合作生产的“威姆斯”导航表,外径达47毫米。
威娜欧的早期计时码表。
飞越二战烽烟
1941年12月7日遭受珍珠港袭击后,美国全面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种作战装备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起来,这里面就包括军用计时器具。像威娜欧公司这样的钟表企业很快就加大了飞机座舱用时钟、军用手表、罗盘乃至各种航空仪表等产品的生产。随着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和海军航空兵编制的快速扩充,需要为大量的飞行人员配备专用手表,美国陆军为此制定了A-11型“导航表”(Navigation
Watch,海军型号定为R88-W-800)的技术规范。与之前介绍过的德国“B-Uhr”大型观测表不同,美国人并不太追求走时的精密度,而更看重简单可靠、成本低廉,能适应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也便于平时的使用和维护。
由于在作战飞机上配备有较为先进的导航设备,美军对机组人员个人佩表的走时性能要求并不算高,在一般条件下每日误差在正负30秒之内即可。A-11表根据密封结构的不同分为防水型和防尘型,要求具有停秒对时功能,即拔出表冠后机芯停止走时,以便按标准时间调校指针。该表的造型相当简洁,手动上弦机芯的表盘为12小时/60分钟制式刻度,配有剑形时、分指针和细长秒针,采用醒目易读的黑底白字形式。不锈钢材质的表壳直径通常为30~36毫米,后盖上刻有型号、编号和制造商名称等信息,并配以可调节的尼龙表带。负责生产A-11表的主要是美国的埃尔金(Elgin)、华尔顿(Waltham)和宝路华(Bulova,后来收购了威娜欧)三大钟表厂商,所用的零部件不完全相同,但质量符合军方标准。A-11表的产量难以计数,不仅配备给美国各军种飞行员,还大量提供给英国、加拿大、苏联等当时的同盟国空军,也有一部分供其他兵种使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历尽烽火硝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初期还是参议员的哈里·杜鲁门曾委托瑞士的加利特(Gallet)钟表公司研制一种飞行员专用表,专供USAAF中刚服役的新飞行员使用。这种名为“飞行军官”(Flying
Officer,也是“二级准尉”之意)的计时码表不仅带有两个计时小表盘,还在外缘印上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名称,便于在远程飞行中进行跨时区计算。不过由于设计复杂,价格偏高,该表未被军方成批采购,只有少数美英飞行员个人购买和使用过,杜鲁门在任职美国总统期间也经常戴着这种表。战后至今,加利特公司还向民用市场推出过多种款式的“飞行军官”表。
二战中宝路华生产的A-11型导航表,供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使用。
杜鲁门佩戴过的“飞行军官”表,表盘外缘印有世界各主要城市
的名称用于跨时区计时。
现代美军导航表
尽管二战中大量生产的A-11在军表行列中不算起眼,但就奠定了此后美军飞行员专用表的基本特征。1947年独立的美国空军(USAF)成立后,开始配发新的A-17型导航表。与A-11相比,A-17的最大变化除了在表盘内加上24小时制式的内圈刻度外,就是在1~12的小时数字及刻度和时分秒指针上使用了带有辐射性的冷光涂料,使之在黑暗环境下也能看清时间。之后直到198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还先后采用过DTU
2-A/P和GG-W-113两种规格的导航表。这些冷战时期的产品均为手动机械表,个头都不大(外径30~35毫米),造型仍以简洁为特色,没有可转动外圈和计时码表功能。
1986年,美国空军重新调整了导航表的技术规范,向位于加拿大的马拉松(Marathon)手表公司订购了一批打有“Adanac”(倒过来拼就是Canada)标志的导航表,1990年后又改用“Marathon”为商标。马拉松公司其实是瑞士加利特的分销商,因此这两种导航表的后盖上都打着加利特的字号。内部采用带电池的瑞士石英机芯,黑底白字的表盘为12/24小时制式刻度,时分指针表面和秒针尖端以及主要刻度上都有含氚的发光涂料,因此表盘上特别标注了表示辐射的“H3”字样和三叶标识。其不锈钢表壳外径达44毫米,加宽的右边缘对凸起的表冠有保护作用,并带有双向可旋转外圈,防水深度200米,配以加长的尼龙表带,可直接戴在飞行服袖子外。后期的Marathon表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时分指针上改用充氚的小玻璃管取代之前的涂料作为发光体。
为了提高清晰易读特性,1991年后修订的导航表规范开始去除表盘上的商标等不必要的标识,让佩戴者可以专注于查看时刻。而表壳材质也从传统的金属向轻便结实的复合材料过渡,采用与表盘相似的黑色哑光形式。从1991年到2000年,由SandY和马拉松两家公司为美国军方提供新款导航表,根据生产批次的不同在造型和功能上略有区别,如有的导航表增加了日历显示功能。2001年之后按军用标准供应导航表的只剩下马拉松一家,不过在实际使用上并没有严格限制,各个飞行单位以及飞行员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选购其它品牌和款式的手表。
马拉松公司根据1999年Mil-PRF-46374G标准生产的军用导航表,
背后刻有制式编号和生产时间。
争奇斗艳的美式飞行员表
1892年创办于美国、后来并入瑞士斯沃琪集团的汉密尔顿(Hamilton)手表公司与航空业的渊源也很深,早在1919年他们的产品就被美国第一条空中邮政服务航线(华盛顿-纽约)上的飞行员所采用,1930年代起又成为多家美国商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专用表指定供应商。二战期间汉密尔顿公司也生产过类似A-11的导航表和各种军用计时器,如今则以特色鲜明的“卡其”(Khaki)航空系列表而引人瞩目,包括二战风格的大型飞行员表、航空气压表、带液晶数字显示并可记录数据的飞行计时表、具有换算功能的“巡航者”等。汉密尔顿的形象大使是法国籍著名特技飞行员尼古拉斯·伊万诺夫,其产品被加拿大、俄罗斯、南非和西班牙等国的飞行表演队选用,近年来他们还是红牛特技飞行大赛,“自由飞行”特技巡回赛、美国实验飞机协会“空中冒险”航空展(EAA
AirVenture)等多项重大航空活动的官方合作者。
1989年才成立的雷明时(Luminox)公司由于为各军兵种作战单位定制军用手表而声名鹊起,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源自瑞士的氚气自发光专利技术。这是将含氚的特殊气体密封在微小的玻璃管内,再嵌入手表的指针、刻度或表圈等处,无需外界激活就能自行发出稳定而明亮的光照,据称使用寿命可达25年,而且在放射性上比其它夜光技术更安全。Luminox在拉丁语中的意思就是“明亮之夜”,他们的产品分为陆、海、空军三大系列。其中空军系列是与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陆续推出了以SR-71“黑鸟”、F-117“夜鹰”、F-22“猛禽”和F-35“闪电II”等机种为主题的多功能飞行员用表。这些表均以黑色为主基调,外径为43~45毫米,采用高精度自动机芯,具有良好的夜间可视性和防水抗震性。
由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切斯夫妇和瑞士钟表商斯蒂夫·杜勒共同创办的切斯-杜勒(Chase-Durer)是一个更年轻的品牌,但从一开始就瞄准军民用航空领域的高端需求,其产品从设计、试制到测试阶段都请到专业飞行员参与,打造出独具特性的外观造型和切合实用的功能组合。切斯-杜勒的手表产品已经涵盖航空飞行、特种作战、体育运动等类型,其中“黑鹰马赫3”、“飞行指挥官”和“三叉戟”FCX计时码表等都以功能齐全、品质出色颇受飞行员的欢迎,还成为美国空军的多个战斗中队、“雷鸟”飞行表演队、飞行学校等单位的专属用表。
雷明时的F-35“闪电II”空军表,表盘和指针上嵌有
淡绿色的含氚夜光管,背后刻有机种标志。
切斯-杜勒为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特制的专用表,印有“雷鸟”标志。
造型独特的切斯-杜勒“黑鹰马赫3”飞行员表,
带3个累积计时小表盘和闹铃功能。
原文连载于《环球飞行》、《航空报》2012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