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路
王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85
  • 关注人气:19,4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路:假如身体可以交换

(2016-12-05 22:56:25)
标签:

杂谈

​《你的名字》讲了一个男女主角互相交换身体的故事。男主角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女生,他忍不住去揉搓隆起的胸部。这只是冰山一角,影片没有演的地方还很多。试想,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住在异性的身体里,就不会止于摸胸了。


不妨再想,如果能够频繁地与异性互换身体,你会发生哪些变化。不像片中所演,男主角每次起床都会揉搓胸部,实际上,他会渐渐对寄生的女性身体丧失好奇,就像结婚四十年的男人对老伴的身体丧失好奇一样。


我们去住酒店,如果偶然住进奢华的酒店,往往会体验酒店里的各种设施和用品,只要免费。有一篇很老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写农民陈奂生偶然住进城里的招待所,他临走还要在软床上多坐几下,好值回花掉的钱。


很多人住酒店,要求天天更换床单,把浴袍乱丢,出门也插上电卡,因为耗的不是自己家的电。但如果出差久了,酒店住多了,甚至在一家酒店的特定房间长期住下去的话,就会慢慢爱惜房间的一切,开始把房间当成自己的。


很多人觉得,租房子跟买房子很不一样。租的房子再好,都是别人的,不会精心布置。买了房子就不一样,会用心考虑怎么装修,怎么刷墙,地板买那种,家具怎么摆。


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关系,也有点类似房客和酒店的关系。只是,神识会在躯壳里住一辈子,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不能须臾离开。假如神识能够换个躯壳短暂居住,奇妙的体验将会开启。


片子里,女主角三叶是个乡下小姑娘,她受够了乡下的生活,在某天许下愿望,希望下辈子能做东京的帅哥。终于,一觉醒来,她的神识到了一个东京帅哥的身体里。


在短暂待在东京的日子里,她会吃很多好吃的,花很多钱,当神识再次互换过来时,她看见帅哥留下的日记:你怎么吃这么贵的东西,花我这么多钱?她说,反正东西都是吃到你肚子里了。


这很有意思。如果我们知道吃下去的牛肉汉堡都到了别人肚子里,就不会对好吃的那么在意。我们爱吃只是因为好吃的都到了自己肚子里。只有为人父母才有这样的爱,看到好吃的东西到子女肚子里,会觉得比到自己肚子里还开心。


有的修行人吃“万年饭”,每顿都一样,粗茶淡饭,一万年不变。僧人饭前常作五种观想,有两种是,“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只是暂时借住在这个躯壳里,怕它枯掉,才做些补给,是为了道业吃饭,不是为滋养躯壳。


禅宗僧人常参一句话:“拖死尸的是谁?” 意思是,自己每天都在拖着尸体行走、吃饭、睡觉、说话。这是对治悉昙,要破除修行人对肉身的执著,把肉体看作是借住的酒店一样的物事。


知道这具躯壳是暂时借的,在无量劫来,只有无数分之一时间住在这里,就不会太在乎它了。片子里,小姑娘三叶,一边用帅哥的躯壳吃好吃的,一边抱怨帅哥打工太多累着自己,实际上已经把借住的身体看成了自己的。


现实里,很多义工,吃的十分简单,干活却不惜力气,他们不把身体看得太重,对道业的追求超过了对躯壳的爱惜。不像世间的人,花很多精力弄头发,做保养,去整容。


但无论如何,人终究会变老。和一个老年人坐在一起,你会闻到他身上老年斑的气息,看见他流出的鼻涕,那种气息并不好闻,色相并不好看。有朝一日,你也会变成那样。


片子里,两人交换过身体,返回自己躯壳的时候,有关身体交换的种种记忆都会淡去,小姑娘三叶会记不清在东京经历过的种种。如果能记得,就很可怕了。你想,一个生活在2013年的乡下小姑娘,可以熟知2016年东京的生活,可以在iPhone7出现之前就用过它,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看到三年前家乡发生的灾难……


在她返回属于自己的躯壳的时候,一切交换的记忆会潜伏起来,埋藏在隐秘的内心深处,即便未来见到那个躯壳,也只是觉得他的面容有一点点眼熟而已,连他的名字都记不得了。


不过,依佛教的观点看,那些秘密记忆并非完全不能开启。我们每个人的藏识中,都包含了无量无边的关于他人的信息。


试想一下,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并不知道“汉语”是什么东西,我们听周围的人讲汉语,就会慢慢学会汉语,而家中的猫狗,在生活久了之后,虽然也能听得懂一些词汇,却没有办法像人一样理解复杂的意思并表达出来。


假如牛顿生活在20世纪,他会掌握20世纪的物理学,会精通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人,并不排斥26世纪的人类生活,只要把我们丢在那个环境,我们就能够学会在那个环境里生存的必需技能。我们能够学会什么,是因为我们脑子里——或者说藏识里,有那些东西的种子,只是需要相应的外缘把它们一一激活。


我们如果出生在伽利略的时代,当然写不出牛顿第三定律,在今天就可以,并不是因为我们和伽利略时代的人的脑子有什么本质不同,而是因为我们心中这个公式的种子被物理课本激活了。


我们经常讲先天和后天,倾向认为抽象的禀赋多是先天具有的,比如智商、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而具体的知识多是后天得到的,比如某个单词的拼写,某个物理公式。我们说一个人篮球打得好,是因为他既有先天的天赋,又有后天的训练。


这种把先天后天打作两橛的见解,是佛教的缘起观呵斥的。依缘起见,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先天和后天的区分。所谓先天,只不过是父系母系的后天。你有打篮球的天赋,可能因为你的父母在结婚时就已经是篮球队的成员了,甚至你的祖上,虽然不打篮球,却也擅长跑步和跳跃。你祖祖辈辈身上具备的东西,埋藏在基因里,传给你,就成了你的先天禀赋。


佛教常讲一个词,无始以来,一切都是无始以来造作的业形成的。所以,一切的先天和后天,都可以看作后天,就像因为不良用眼习惯而高度近视的父母,生下来的孩子先天近视。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拥有的一切,不仅是这辈子才有的,而是无量劫来的业力形成的。同时,我们这辈子造作的一切,也将作为业力传到身后,在躯壳坏朽之后仍然记忆在后辈的识海里。


一个人的识海里藏着非常多的信息。比如,祖上很多代之前,出过一位打铁高手,能把铁打得出神入化,在很多代之后,他的后人根本不会打铁,只是在看见打铁的一幕时,朦朦胧胧感到十分亲切。


那些在无数次打铁过程中熏习而成的记忆,作为种子潜藏在识海深处。一般人没有能力去开启它,就像你在一秒钟扫过大千世界,并不能记住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细节。即便是今生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隔了久远之后,也会遗忘掉大半。只有十分鲜明的内容会被隐隐约约记得。


但并不代表,那些东西都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丢失了。就像电脑里曾经存在过又被删除并清空了的东西,也不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一点都不能恢复。只是常人做不到而已。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通过禅定的功夫,识海深处隐秘的地方,是有办法开启的。所以才会有宿命通、他心通这些可能。比如《瑜伽师地论》,据说就是无著在定中去兜率天听弥勒说法,出定之后一句句记下来的。


通过神通去观察过去未来,并不会像此时此刻的体验那么清晰,它更像用低像素的摄像头去拍摄遥远的夜景,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影影绰绰的像。随着修行功力的增进,会更加清晰,但彻彻底底的清晰是很难的,只有佛才可以。


为什么禅定中可以观察未来呢?因为识海中包含着构成器世间的种子。这就好比,你用高清的照相机拍下春天的小草上的一颗露珠,再把图片放大很多倍,可以隐约看到露珠上映照出的整个世界。


如果你同时拍下两颗露珠,会发现它们分别放大之后显现出的世界,会有略微的差别,并不完全一样。因为露珠的位置不同,摄像机的机位不同,露珠的大小形态不同,当时的光影不同。但是,只要是同一时刻位置相近的拍摄,转译出的世界仍然是近似的。


如果一位有情,在2013年入定,他可以凭自己识海中的诸种子发展出他所置身的器世间在2016年的大致模样,然后再出定。从入定到出定,在这个器世间,可能只过了十分钟,但他观察到了三年后的世界。不过,这个器世间到了2016年,会和他当初入定观察到的略有差别。——一定会有差别,不然就违反了缘起的法则。这就像刚才提到的露珠的譬喻。不过,这种差别,相比起科幻小说家在2013年作出的对2016年的预测,则要小得多。凭借入定的观察,就好比用计算机设计出一个大数据系统,让2013年的所有人都给出一个对2016年的预测,再拼接整合出2016年的综合预测。


科幻小说家的预测,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去想象未来。而入定中观察未来,则是开启识海中潜藏的无数种子,像是计算机在演绎未来的一种可能性。不过,如果该有情在出定十分钟之后,再次入定观察,观察到的2016年景象和上一次的观察结果会略有差别,因为初始参数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入定观察到的器世间,是一种可能性,而我们置身的器世间,是另一种可能性。并不妨碍二者很相近,但不会完完全全相同,这也正是缘起的奥秘。


比如,此时此刻,上海浦东有个游客正背着包,包上有一行字,在北京的人怎么能知道那行字是什么呢?一种办法是坐飞机飞到上海看一眼,更快速的办法是找到一个现在就在浦东的人,让他对着书包拍张照片用手机传过来。这样,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得到答案。一百年前的人听到这种方法,会感到不可思议。在他的时代,想从北京看到上海浦东某个游客背包上的某个字,需要坐火车坐轮船过去,等到他坐车过去,背包客早就走了,连人影都没有,别说包和字了。


定中虽然可以观察久远的过去和未来,但观察的对象越久远,越只能观察到大体。就好比站在地球上看月亮,可以看见月亮,但是看不清月亮上的宇航员,宇航员手里拿着的一本书,书上的一行字。这是因为,入定的有情在出定后的器世间是以化身的形式存在的,他和另一个久远时空的器世间的化身,是通过诸法种子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通过各各差别的诸法现行联系在一起的。“种子”的另一个名称叫做“界”,界意味着差别,意味着所持自相的不同。


要想观察到月球上的宇航员看的书上的字,得让他别动,你也跑到月球上跑到他身边瞅一眼。这就意味着,必需以化身的形式到另一个世界,才能够看清那个世界的细节。而示现的化身所经历的是分段生死,两个不同时空的化身在器世间是彼此相隔的。


影片里,想了解过去的记忆需要通过结绳和一种特殊的酒。而依佛教的缘起观看,有情众生之间的联系不过是通过诸法种子,并没有别的东西。这种联系并不是个别的、特殊的,而是普遍的、广泛的。


并不仅仅是某个晴爽的午后,在楼梯口邂逅的一个姑娘,才跟自己有似曾相识的缘分。而是我们此生此世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在无量劫中和我们有着种种联系。只是那些联系潜藏在记忆的深处,由于分段生死,我们记不得了。


菩萨则会观缘起甚深法,知道无量众生都在久远劫中曾是自己的父母。他知道自己不单单和地铁上屡屡擦肩而过的面容姣好的异性有缘,和那些老态龙钟鬓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缘,乃至和那些面貌丑陋行事不端的人也有缘。一切有情众生,在无量劫里都曾陪伴过自己,都和自己有过彼此交换躯壳的缘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