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一个文化狗的杜甫草堂游记
(2014-10-24 09:07:20)
标签:
文化 |
跟人见面,大家自我介绍。有人说,我是媒体人。有人说,我是音乐人。本来我也该说自己是媒体人,但我脑袋上长着五个字:不像媒体人。想了想,觉得自己还算有文化吧,起码大学毕业证不是办的,我就说,我是文化人吧。
但人家不叫我文化人,都叫我文化逼。他们真是太没素质了。叫惯了,也约定俗成了,但我不能这么自称,一个文化人怎么可以逼逼逼的呢,我就改成了文化狗,典雅点儿的称呼叫“郁犬”,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好有文采的狗啊。
那么,来到成都,能不去杜甫草堂溜溜吗?不去对得起你的身份吗?去了能不写篇游记赋首诗吗?必须得写。
于是我马不停蹄地在杜甫草堂关门之前,打了个的蹿进去了。草堂平心而论,在国内人文景点里还算不错,却依然就那么回事。因为几乎国内所有的人文景点,都不会太有意思。这就是我的观点。
人文景点很少会给人刺激的感觉,就是那种你进去了会尖叫:我擦!擦!擦!擦!擦!不会有。它远比不上你进高档酒店或者奢华俱乐部的感觉,那种你踩在地毯上都想换算一下踩一脚合多少人民币,然后感叹生活怎么可以他妈的这么奢侈的感觉。我左手边的同事,第一次去酒吧就上瘾了,回来就想去学调鸡尾酒然后改行开酒吧。要不是没钱,他的计划早就实施了。
道德人骂我太物质了。但有一处无法讳言:物质上的巨大反差远比情怀对一个人的三观更有冲击力。相较诗意、情怀这些,焦虑、禁忌、耗费才更容易勾起人的兴奋。这不是我说的,是巴塔耶、福柯他们说的。
我很景仰杜甫。杜甫是我心目中的神,中国文学第一人。我对他的爱慕超过李白。纵然如此,杜甫草堂并不让我兴奋。——我很想高潮,但它触及不到我的点。而且我知道我不是特例,像故宫、天坛、杜甫草堂这些,你放心,一百个人进去九十九个没感觉。一个特别有感觉,那是装文艺太入戏,出不来了。
多年前我去曲阜,导游拦下要给我讲解,我心说哈哈哈,我给你们讲解还差不多。两千五百年前的曲阜我比你们熟啊。颜子何如人也,曾子何如人也,子张、子路、子贡何如人也,我心里都很活泼生动。可今天的曲阜根本看不到,只有青石板路上停着几匹高头大马,问你坐不坐。马车夫如果能聊聊“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我愿意花三倍的价钱坐一坐。可惜不能。导游指着陋巷说颜回在这里呆过,却说不出司马迁对颜回的态度和“附骥尾”的感慨。那还有毛的意思啊。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里说,颜回虽然天分极好,又好学,但如果不是孔子,世上有谁知道你颜回是谁!像颜回这种一辈子生活在陋巷的人,境遇就是这样,一只苍蝇要趴在马尾巴上才可能跑到很远。闾巷之间的人,如果不依附于声望很高的人,有谁会知道你!
司马迁的牢骚,远比一条做旧的青砖街道生动得多。这是一个真真实实有血有肉的生命发出来的声音。这才足以动人。相较之下,那些庸俗无稽的附会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这块石头像孙猴子,那块石头像猪八戒”,“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的“鬼”字上面少了一撇是因为鬼在孔子面前都不敢出头,这种解说还是丢给段子狗吧。
《庄子》里讲过个故事,母猪死了,小猪不知道,还偎在它身上吃奶,吃了会儿,发现母猪不动弹,惊惶地跑开了。人文景点,就是一头死了的母猪。
那些地方搞旅游开发,桥、亭子、匾额,先埋到土里,糊上泥巴和青苔,长上几个月,再拿出来挂上,给人一种古里古气的感觉。
“草堂”我看了不到一分钟就走了,就是三两间做旧的茅屋嘛,我小时候在村子里就见过茅屋、泥坯房,比这个真实得多。但好在杜甫草堂中并不只有“草堂”,还有各处名家题字。于右任、谢无量、沈尹默、郭沫若、林散之…… 够了。
茅屋是假的,但字是真的。这和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买几本影印字帖不一样,影印的字小,这个刻在墙上挂在柱上,一个字一巴掌,过瘾。我从前买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插图页有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很喜欢,现在见到匾额,开心。
但问题是,你要是不好这口,就一点都不好玩。我妈来北京,带她逛景点,吃好吃的,都没兴趣,后来逛商场,看到衣服和首饰,眼神立马直了。而我天天去商场买果汁,目光没有一秒钟停留在衣服和首饰上。不由感叹,自己虽然一直都知道女人挚爱购物,但对这种挚爱究竟可以深到何种程度,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
进杜甫草堂时已将近六点,为了多待一会儿,关门时我没出去。在林荫道间走,发现了好几只猫,它们才是这个园子的真正主人,日日生活在这里,享用阳光、溪水和美食。有供奉给杜甫的东西,最终都到猫肚子里了。但那些野猫肯定连杜甫是谁都不知道。它们才不care什么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类的。
夜色深的时候,我走到万佛殿,突然有点怕了。本想坐在台阶上多待一会儿,但阴森森的怖气还是把我驱走了,不然恐怕会被当作贼吧。再说了,也不是靠在这坐会儿点根烟就能与伟大诗人来一发灵魂沟通的,我毕竟不是余秋雨,没有这个道行。之所以流连不走,全在于花了六十块进来,逛不到一小会儿就出去实在有点亏,毕竟这个钱公司不给报。
——————————————————————————
版权申明:本文系凤凰新闻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并通知mayj@ifeng.com
另:忙。未同步的微信公号 i_wanglu 文章:《在帝都住,房间小有什么好处》10月17日。《在成都碰见一个彪悍的出租车司机》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