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候不至,刊落声华(文/王路)

(2012-11-28 17:12:59)
标签:

杂谈

好友问我最喜欢哪部小说,我想了半天,说不知道。他说你不是读过挺多小说吗,怎么连一个最喜欢的都没有。我说,我也没读过多少小说,诗倒是读过一些。他说,那你最喜欢的诗人是哪一位?我想了想,说还是不知道。他说我勒个去,你这也叫文艺青年,连自己的偶像都没有?我说,偶像有很多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都是。那最喜欢的偶像呢?不知道。

 

“最喜欢”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如果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问我最喜欢的小说,我一口就能答出来:《封神演义》。小学五年级我会说《水浒传》。初二我会说《天龙八部》。高一我会说《平凡的世界》。高三我会说:那还用问,当然是《红楼梦》!今天问,让我老实地回答,只能是“不知道”。

 

当时之所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最喜欢”,是因为自己在那段时光里,对世界的看法,深深地受到了某些书的影响。“最喜欢”的书是一面镜子,在照见自己的同时,也照见这个世界。那些年,我集齐了全套的“水浒英雄卡”,锁起门来研究过“双手互搏”,为田晓霞的死而深夜不眠,抄写过数十遍《红楼梦》诗词……

 

但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后来,很难再有某本书,对我的影响有当时那么大。不是因为难再遇到《红楼梦》那样的书,而是因为我已经不复感春伤秋的当年了。即便静下心来重温一遍,同样的感觉也不可能再找回。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觉得特好,之后就没有再看过,于是,“特好”的标签就被贴在脑海里,以后每次想到那部电影的名字,都会直接和“特好”两个字画上等号,还多次推荐给周围好友,而具体内容却早已记不起。朋友看了之后说,没觉得怎么好,很一般啊。当很多朋友都这么说时,我便亲自找回了那部电影重新看,再看之下,却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和“特好”两个字挂上钩了。关掉播放器,坐在电脑前怅然若失。

 

是的,过去的都很难再回来。一直以为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唯独自己没变。最后发现,原来变化最大的是自己。

 

朋友说,他读初中时,特别喜欢教他语文的那位女老师,那位女老师特别关照他,他也不辜负她的期望,每次语文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名。临毕业时,老师给他的寄语是祝考上重点大学。高中时,他很想念那位老师,每次想懈怠的时候,总以老师的话作为鞭策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碰见那位老师,激动不已地跑上前打招呼,却发现老师已想不起他是谁了。自此,他便明白,那些始终深藏于自己内心的美好、温馨,和感动,不过是自己勾画出来的迷离幻影。

 

王子猷在山阴闲居时,大雪之夜梦醒,命僮仆开门,在雪中酌酒诵诗。诵到左思《招隐诗》一首,望见四面皎洁,突然开始想念戴安道。随即命僮仆驾一叶小舟,趁夜前往。经过一宿,到了戴安道门前,王子猷对僮仆说:回去吧,尽兴了,不必见戴。

 

范希文诗云: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万物并非生来就不喜欢春天,也许是对风月期许太久,久候不至,便已习惯了岁寒雪霜的清景。那时百兽蛰伏,万木凋零,整个世界一片干净皎洁,虽无春时之酥雨惠风,却别有一番气象在。

 

李义山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个人的生长,或是期许风花雪月,无奈久候不至;或是阅尽梦幻泡影,尔后刊落声华。

 

(转载请带上我的微博:@王路在隐身  http://weibo.com/hnwanglu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