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音乐,与维也纳息息相关
维瓦尔第是我最喜欢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家,最著名的恐怕是《四季》。陈美演奏的版本,别有陈美的激情特色。维瓦尔第生于繁华的威尼斯,贫困中死于维也纳。因为《我的野蛮女友》以一曲D大调Canon(美国人winston改编)贯穿始终,使得巴洛克时期的Pachelbel被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实原版的D大调Canon并不如winston改编的那么“犹如流行音乐”,全智贤弹的可能是简单点的C大调。Pachelbel和巴赫是好朋友。想让人在车里听了犯困,最好放巴赫,否则可以放维瓦尔第《四季》里的春夏乐章。
经典时期,简直就是当时居住在维也纳,或者曾经在维也纳学习过的音乐家们的天下。莫扎特曾经是贝多芬的老师。贝多芬的创作,横跨经典和浪漫主义两个时期。虽然车里也有贝多芬的精选CD,但是听得不多。记得有个流传的故事,一个中国小学生在学习《月光曲》的典故后,问老师:为什么欧洲的穷人家里居然有钢琴(当时可没有便宜的电钢琴)。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名人,也是数不胜数。最经典的摸过去维也纳的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蓝色多瑙河》《皇帝圆舞曲》等小时候的广播好像经常放。其父亲老约翰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特爱奢华,中国马教偏爱贝多芬的同时,好像也没有批判约翰施特劳斯。据说老约翰因为儿子太强了,超过自己太多而郁闷。
维瓦尔第,莫扎特,施特劳斯父子等等音乐家,都是维也纳的骄傲。
古典音乐的繁荣,基本在1900年左右结束,《海上钢琴师》的英文名取为《Legend of
1900》可能源自纪念古典音乐时代繁荣的终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