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最符合逻辑的结果,一直猜不透W sir是怎么想的

(2011-05-19 22:07:27)
标签:

财经

这是最符合逻辑的结果,一直猜不透W sir是怎么想的
1992 - 1995发生的坏账,在1999 - 2003冲销(好听点是剥离),时间差7年左右。
2006 -2011的坏账,规模大1,2倍,要在2013-2017冲销(剥离)?
2013-2017,好的股票按人民币计价,恐怕不只是涨5倍。(同时他们会怀念2011年的物价)
冥冥之中好像有天意,注定要在72大寿附近发生点什么(1919 - 1991)。
######
其实我们银行员工也做过贡献的,1999 - 2001没人买房,还不是我们银行员工买得多,别人不买,我们就搞内部优惠利率;没有首付,我们就搞消费贷款(拿消费贷款去炒股的大都赔钱了)。
######
 
 
主持人:

  为什么在建房子这个问题上,特别容易出现有了政策马上就有了对策呢?

  王锡锌:

 

  第一,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房价不断上窜,房价高了以后利益就大,而且如果拿到特殊的政策性用房,比如说经济适用房也好,还有其它形式的保障性住房也好,由于国家有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价格跟市场价格有巨大的差距。因此如果能够以经济适用房之名,但实际上却不是保障那些应当保障的对象,拿到房子的人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第一个是利益。当然有利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享受到这种利益的差距,能够获利,还是因为控制资源的权利,因为很多地方这种建房要么是国企,要么可能是一些党政机关利用了这种对土地、对各种资源的影响,能够用对策来化解我们的政策,所以权利加上利益的追求,使得这种情况,中央还有其它各个部门一直在禁止,但现实中一些地方始终能够有办法轻松化解。

 

[提要]因为很多地方这种保障房建房要么是国企,要么可能是一些党政机关利用了这种对土地、对各种资源的影响,能够用对策来化解我们的政策,所以权力加上利益的追求,使得障房成国企各地福利盛宴。

  《新闻1+1》2011年5月18日完成台本

  ——保障房,如何保障?

  解说:

  苏州市吴中区越溪中心大道74栋连排别墅,这是谁的?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身陷舆论旋涡。

  新闻1+1:保障房,如何保障?

  叶黎(江苏吴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客服部经理):

  人民银行不是一个开发商,委托我们去帮它造房子。

  记者:

  他们是内部员工集资?

  叶黎:

  对。

  解说:

  一些企业集资建别墅,经济适用房被某些公职人员团购,限价房被某些人倒卖,保障房好经为何频频被念歪?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处罚名单中还首次出现了身价百万的富豪身影。

  深圳保障房终审二榜公布,估值百元汽车再引热议,从严查身份到严罚骗购,保障房建需要保障,分同样需要保障。《新闻1+1》今日关注“保障房,如何保障?”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在进入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插播一条来自环保部网站的最新消息,环保部通报浙江德清332人血铅超标,决定对于湖州市全面区域限批,责成浙江追究地方政府官员责任以及肇事企业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今天我们要说说保障房,大规模建设保障房被看作是一剂良策,但是在这样一本好经面前,能把它念好似乎却并不容易。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当中非常重要一部分的保障房,在一些地方却成为了有实力企业的一份福利,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如何让一个民心工程不会变成“伤心工程”。

  字幕提示:

  2011年5月18日新闻

  主持人: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幅度普遍缩小,同比下降城市增加,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解说: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房价数据,人们借此去观察这楼市调控的效果,增幅缩小,但压抑仍在,有专家就指出,未来方向关键还看保障房的建设。如今,各地正在积极加快保障房的建设,但最近出现的一些案例却让很多人心生忧虑。

  有五套独栋别墅,74栋连排别墅构成,最小面积250平方米,最大的达到410平方米,这个全部仿古式园林建筑的小区就座落在苏州市吴中区。最近,这个小区被媒体曝光,让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身陷舆论旋涡。

  字幕提示:

  声音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解说:

  记者以业主身份走进了一家正在装修的独栋别墅,一位正在施工的师傅和记者攀谈了起来。

  记者:

  这个里面住的大部分都是银行的是吧?

  施工工人(苏州市“越溪庭院”别墅):

  听说这个小区房子就是银行盖的。

  字幕提示:

  究竟是谁建的房?

  解说:

  越溪庭院的项目究竟是由谁建设的,和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又有没有关系?记者走访了代建方江苏吴中地产公司和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听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回答。

  叶黎:

  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不是一个开发商,它没有这个能力去造这个房子,委托我们去帮它造房子。所有的过程是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跟我们发生的(业务)关系。

  记者:

  他们是内部员工集资?

  叶黎:

  对,你可以找人民银行的周主任。

  周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建房小组):

  前后情况不方便跟你做多交待,大概是个好事情,不涉及人民银行的事情,我们只是一个小的团体。

  记者:

  什么叫购房小组,这个本身违不违规呢?

  周主任: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很尖锐,你如果说这么尖锐的问题都提出来的话,我觉得大家谈起来没什么好谈的了。

  叶檀(财经评论员):

  成立建房小组,这个建房小组是不是它(苏州市中心支行)其中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一个建房小组,跟地产商之间联系,但是并不说明这个建房小组跟银行就是没有关系的,你很难脱得了钩。

  解说:

  我们看这份苏州人民法院发来的回函,其中明确写到,“越溪庭院商品房是苏州市人民银行集体员工委托吴中集团代建项目,开发有他的特殊性,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敏感性强,相关部门正极力协调。”

  字幕提示:

  房子究竟是谁在住?

  解说:

  虽然景观设计尽显奢华,但是这个叫做“越溪庭院”的项目入住率却不足1/3。购房人缪先生告诉记者,2007年这里楼盘的价格很便宜,只需要5000多元一平米,本应该是给银行内部员工购买,但是由于该项目位置偏僻,当时银行员工购买得较少,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参与购房。

  再看这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关于“越溪庭院”的选房方案中,明确规定了选房顺序依据。员工按所在部门以及职位高低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员工、亲属、现支行其他参与人员、合作建房小组认定的其他参与人员。

  叶檀:

  表面上说集资房是为了满足员工的住房需求,但是事实上有很多单位、这样的企业是论资排辈,而这些人其实并不欠缺房。所以它绝对不应该属于一个保障性的体系,只不过把他的薪酬、福利,尤其是他的福利这一块论资排辈,又享受了一遍而已。

  解说:

  这房子到底是什么性质?今天人们依旧期待着来自当事方的更权威的回复。而公众之所以如此担心,是因为在保障房建设热潮中,有不少单位借了保障房的名义在大兴土木,自谋福利,或者干脆近水楼台借此谋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