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歌颂文明
(2012-05-16 06:29: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
清末许多觉醒者以西学攻击中国旧学,实质具有己不如人、倾心中国近代化发展(当时叫西化。当代历史学家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一书中说:“近代化不等于西化”)的观念,是在中西比较中找到了差距、主动求得内部改革以追赶西方的一种呼声,说它有多少“媚外”,是值得质疑的。但就是这样一个落后性质的己不如人、又要自强的简单问题,却不可理喻地持续争论至今!
甲午战败以后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说:“今日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善技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
假如说严复对西方认知的“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有点夸大的味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人改变了原先对西方的看法),但有一点很明确,即至少这些中国觉醒者们已经认识到了黜伪崇真,屈私为公这种国家、民族品质的崇高性和文明性,他歌颂的是一种进步的文明。假如西方确实没做到,那么中国能否做到呢?这才真正是当时严复们的诉求。而那种指责觉醒者歌颂西方、媚外的斥词,实质是以他国的不足,即所谓“夸大”来给予自己一种自我安慰,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狭隘心理在作怪。这其实是一种以他人不足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思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扭曲的媚外!确实,认识不同文化传统的西方社会是不容易的,但认识祖祖辈辈生活其中的本国的传统与现实难道不容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统治学说儒圣孔子的教导?因师他而指责为媚他,岂不很可笑?那些无能、专制、私利性质的清廷统治者无治国之才,或根本不在治国而在营私,却在唯权性地指责他人的“媚外”。
严复的思考,正是清末社会的时代思考。强国,黜伪崇真,屈私为公,正是自后一代一代中国人的追求;而把西方国家内政的不足,称西方也不怎么样,也是自后中国革新进步路上一代一代人的阻挠杂音。一个“也”字,充分表露了自己的不足,是一种“此地无银”式的愚蠢思维。
严复媚外吗?历史事实说不。严复推断:“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那些清末社会歌颂文明的先智者们媚外吗?也不。媚外,只是维系旧权力的说辞。清廷权力倒塌以后,那些先前指责他人媚外的不少皇亲国戚,却真正投外去了——历史结果证明,统治者对“媚外”的指责,不在媚外与否,只在掌权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