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上帝会”断想
(2011-10-07 08:09: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
广西处于当时外国教会逐步发展的地区。这些外国教会是当时合法的、对地方官员有制约作用的外国武装侵略支持的组织,这是一个前提;第二,拜上帝会恰恰利用了对地方官员有制约作用的、具有外国教会色彩的名义,以减少阻力、迷惑地方政府;第三,当时的全国各地,满清政府的腐败而使满人的力量迅速衰退,官员腐败、法制全无、社会失却公平(有田产的韦昌辉、石达开等也加入拜上帝会,洪秀全、冯云山等等都是读书人出身),很多人得不到温饱,人生毫无前途可言。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局面中,包括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朝代“天命”观,太平天国起义,其使用的“神灵依附”迷信思想,是会起到一定的号召作用的。
神灵依附就像那个时代任何民族民间帮会教派政治组织秘诀一样,不在于它的实际效果,而在于它的影响效果(历史涤荡了各种秘诀,佛教中的佛光、藏教中的接班人制度是否由其合法化而成为硕果仅存的秘诀?),神灵依附者自己不会不知道。后人指责“太平天国”迷信,是不知就里的方枘圆凿。任何一种势力的发生与发展,有其当时社会的必然性。太平天国的成立与壮大、洪秀全、冯云山等人被捉与被放、拜上帝会组织与清军战斗而清军大败,上面三个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后人一方面指责拜上帝会迷信,一方面又指责清军腐败无能,那是想当然;如果把这种想当然写诸文字而形成书,哪此人决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只能是一个中性词:靠文字讨生活的文人。
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历史千年皇权高压专制,造就了这么一个有着巨大忍耐力的民族。造反,往往是政权高度专制而同时又高度腐败的“官逼民反”的无奈产物。循环史论、朝代天命观、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中庸的、捣糨糊式的、千年没有进步的历史传统(迷信)观念。
由于清廷官僚政治灭绝人性的疯狂毁灭与篡改,现在没有留下足够史料证明,早期的拜上帝会为什么会在两广地区这个具有造反传统的数以百计的帮会教派组织中脱颖而出。它严明的军事纪律和组织形式,是否就是那些领导者对沿海外国人采取了学习的产物?中国传统军队由于冷兵器制约,从未达到类似现代“立正、稍息”军纪军貌的程度,无论步战还是马战,都没有“整齐”的严格要求,而只要人众和强壮。史料中有一种说法,由于当地各帮会有些成员受不住太平天国成立前后的军纪约束而离开。英国人呤俐是一名参与太平军战斗直至失败的太平军战士,为此回国后还写了一本《太平军作战记》的书;外国学者在笔记中也记述了有外国人包括传教士参与了早期的太平军,不过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使那些参与者讳莫如深罢了。在军纪军貌上有否给予指导?如若这样,它和稍后曾国藩传统家族“父子兵”式的湘勇相比,已有了稍许的进步。只是后来南京“天国”成立后,也具有了自以为的正统官军化和与此一致的土匪化(由此太平军北伐没能联合捻军)。
二十多年后西征新疆的左宗棠说:“至西人所传洋枪队式,行列整齐,进止有度,较之中土所演阵式,不但枪械、子药远胜,其束伍、结阵之法,亦良不易及。”深受沿海洋风影响的早期拜上帝会起义者,是否已有了军貌的改良?从清末一系列越是上层,反应越是迟于底层民间的变局来看,这一点是值得探究的。
史料还留下了早期太平军早于清政府向外国人采购武器的“洋务”现象,这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