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斤老太.汉奸、奴仆三则

(2011-07-22 07:03: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一,“九斤老太”的断想

鲁迅之所以能作为一种时代人物矗立,是因为其所塑造的人物,皆为中国传统的典型,“九斤老太”便是之一。其实,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唠语,说透了中国历史传统的“崇古”真谛。开朝皇帝相对比较英明与雄略,接班的皇子皇孙逐渐衰微,每朝如此。皇朝的变更,兼带了官僚的变更,形成了崇古和拜祖的中国传统,形成了怀念昔日“风光”的民风。这种“怀念”,只带有臆想的成分,不能不说,这使文化带有了向后看的悲剧色彩。南唐后主李煜的诗作之所以能作为文化“璀璨”之一流传下来,就是正好迎合了中国传统中的这种“怀念”文化。其实,通俗一点说,历史大诗人、皇家贵胄李煜就是“九斤老太”而已。

二,汉奸渊源

   以利益为基准的“汉奸”说法自有其不确定甚至荒谬的成分。明末吴三桂联满攻破李自成占领的北京城,可谓“汉奸”了。但他后来的“三藩叛乱”,只说明了其“汉奸”下面的利权性,而非“汉奸”两字的字面文章。就汉奸一词的产生,相对于中国历史上汉民族屡遭北方游牧外民族侵扰的事实,其渊源一定悠长。当外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中国的时候,其外族统治者一定对汉民族“汉奸”的简单思维大惑不解;但随着统治基础的稳固和与汉民族的融合,统治者也深悟其内中的奥妙,遂使此表面文章流传下来。皇朝家天下的野蛮性和原始性,助长了这种这种幼稚思维。清末义和团时期,有多少“二毛子”至“十毛子”的无辜民众,死于这种不确切含义的“汉奸”名义下?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跳出千年皇朝历史的简单思维?中国人有个文化词汇叫“大帽子”(不知外国有没有),真实不自觉地说出了它的不恰当性。

三,汉文化的“奴仆”

  《庚子使馆被围记》的作者英国人普特南.威尔说:“外族侵入而建国者四次,然居之既久,皆同化于汉族,为中国文明所征服,使主治者成为善良百姓之真奴仆耳。”这“四次”是南北朝的北魏,宋朝的辽、金,元朝和清朝。如何来解读“为中国文明所征服”?外族入主中国,成为了汉民族的统治者和主人。但从文化上来说,他们屈从了中国汉民族文化,成为了汉文化的“奴仆”。这种奴仆,只是抽象意义上的。从“善良百姓”上说,它应该改为“善良文化”,外族统治者用汉族之矛攻汉族之盾,其显现出来的,已并非“善良”了。两者的相攻,在历史的演化中成了相融,外族统治者具有了汉文化中的“善良”成分——就其统治角度上说,只具“善”而不具“良”,而这种“善”的动物性驯化,同时又演化成了对外的文弱和无能的皇朝风格,只成了权力的奴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