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眼看恭亲王

(2010-11-14 18:07: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现在史书上把恭亲王吹得跟“皇”似的。其实,看了老四咸丰帝的昏庸、小鸡肚肠,老七醇亲王的无能,再衬托上小女人慈禧的“强悍”,这老六的本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皇家传承的血脉,一代弱过一代,是有道理的。老六在咸丰逃往热河后被派为“全权和谈代表”时的所作所为,其实也不咋的。分析如下:

   一:多次申请要跟去热河,被咸丰拒绝。

   二:被英军头子额尔金礼仪上的侮辱,只会报以发愣,而且这是在皇园被烧以后。全然没有一种独立傲人的男人气概。

   三: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之际,联军曾想把恭亲王推上皇位,如果老六有点男人气概:无论是被烧皇园、外辱之气,还是皇兄逃跑、怒其不争之气,这内外两气,他都应有所作为。换了李世民再生,早就浑水摸鱼了。但恭王却只有恭顺之气。这是不符合男人常情的。

   四:辛酉政变,肃顺集团虽为败者,但从他们的对话中,只感到肃顺的阳刚气,恭王的阴柔气。

   五:辛酉政变的成功,只看见慈禧的操作,恭王的配合。

   六:在第一次被慈禧罢权时,堂堂男人,竟伏地痛哭。是男子汉不为也。

   七:即使在垂帘同治之初,从衔接肃顺集团重用汉人的政策中,我们只见到慈禧的身影,而不是恭王的身影。肃顺内重用汉人湖南才子王运闿、郭嵩焘,外重用胡林翼、曾国藩,史料只记载慈禧接手了对掌握军权汉人的重用,而不掌军权的才子汉人,皇权内部却无人接手。由此也说明恭王的能力。

   史料之所以留下大量对恭亲王的赞美,可以有以下原因:

   一:垂帘初期,恭王和两宫合作狠好,无端遭到贬斥,产生了同情。其实这也反证了恭王的无能。他内对慈禧认识糊涂,韬略不足而自傲有余。

   二:同治之初,清廷开始了引进“器”的洋务,这个终清一代的对西方物质文明的追求。这也反证了恭王对外认识的糊涂。没有像当时很多洋务理论家那样看到真正强国强权的实质。也就是说,他思想境界的立足点缺少男人应有的广阔胸襟。

   三:慈禧走上独裁的一路上,挥手撸去了很多为其所用的棋子,包括恭王。他们结成了舆论上的集团。这些舆论,借赞美恭王以抒发、寄托自己的感情。 

   清末一代,在清廷内部,真正的男人,惟曾国藩一人耳。皇权在驯柔国民的同时,也驯柔了自己。至为重要的是,清末那些地位显赫实为伪娘人物的胸襟和作为,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几代的真男人。在学习西方的一路上,只具物质的羡慕和虚荣而无精神超越的男人气魄。

   其实,对于恭亲王的不足,同时代的长者曾国藩早有断论。有这么一则故事。恭亲王奕是大清国历史上不多的几个第一上照人之一,曾国藩曾为恭亲王小照相面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举目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又说,“举目轻佻,……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这也是国家的不幸”。曾公之评价亦“信有之”,“轻佻”一语中“伪娘”之的。这是历史的真相,也确是国家之不幸。

      油画中的女子 <wbr><wbr>[视频音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