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住底线

(2010-08-22 16:34: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在张之洞的《劝学篇》《明纲第三》篇里,他通盘搬出了封建的纲常伦理,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他写:“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等之说不可行也。”

   封建社会建立起来的一套三纲五常的理论,其实是建立在“君权神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它是以俯视的角度来看待整个社会形态的一种理论。有其一定的立足点及看问题的角度。否则这种理论不可能在中国延续几千年。但它必须有两个条件:愚弄和欺骗,及后续手段奴化。

   当时代跳出地域性,进入全球性,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理论由教育作为媒介普及人心之时,这种理论的荒谬性就毕裸无余了。

   我们知道,事物是多面性的,社会的形态及状况也是多样性的。只从君、臣、父、子的纵列,站在一点上看问题,肯定是不全面的。这点连今日的小学生都知道。

   “故知君臣之纲”,“故知”两字何来?这种说辞便是我常不屑的“先假设再推理”的谬论。社会的形态可能会停滞、进步、甚至倒退,但时代的潮流却如大江东去,任何一个统治者掌控不了。有人曾握着流水说:前一秒钟和后一秒钟的水已是不同。这就是时代的潮流。

   现在,父子之纲,夫妇之纲已为时代抛弃并用法律加以保护。谁或敢以家长身份施暴于子女,以家长意志强加于子女?谁或敢以丈夫身份欺凌妻子?然而“君臣之纲”、“民权之说”呢?就在不久前,当我不被领导尊重而被指派时,我回答不。有人说,领导的话怎么可以不听!我处的是一个学校环境。教师在教育同学相处、强弱相处时,常会谆谆导之:要学会说不,这是自我保护。换了任何一个环境,就一个“不”字,诸事皆对也错了。

  社会形态的进步是极其缓慢的。有人用“弹指一挥间”来比作时间之快,其实他也在感叹它的衬照物没有变化。“进步”有如拔河之绳,多方都在使力。最终或进步或停滞或倒退,也就是说只有两种力在发生作用。守住底线,是拔河双方唯一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思想的星空
后一篇:职守是什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