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北融合研究,兵策儒剑博文领先付巧妹团队至少8年时间

(2020-05-17 17:28:18)
最近两周,华大基因、中科院付巧妹团队、厦大王传超团队,扎堆连续发布了中国人基因南北成分的分析。证实中国人是由来自南北两个很早分离的种族融合形成。此前中科院昆明所发布有中国人由来自南北两线迁徙人群融合形成,但是其论文仅仅把Y-Q系人群认为来自北线迁徙,且不超过中国人7%成分。

笔者自2011年起,就开始批判了复旦李辉YY的黄种人是来自南方Y-O系起源说。2013年11月10正式发布博文提出东亚人种是由来自北方的蒙古人种(黄种人)和来自南方的马来人种融合形成。


2013.11.10
东亚人种是黄种人和马来种人的混合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1ck21.html

2011.12.19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0w4wx.html

兵策儒剑博文准确预见到南方基本是O系,而曾经被认为走南方路线C2、N单倍群,与Q一样很可能是走北线,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兵策儒剑这篇博文最初就是否定李辉意淫的“黄种人起源于南方O系”浅薄谬论。下面是8年前的原文:
  • 原始黄种人集团父系:Y-Q系属于黄种人集团典型父系当没有任何疑问,因为印第安人就是典型黄种人。Y-C系属于早期黄种人集团父系之一的可能性也已经很高。由于伊朗、北京、朝鲜半岛等地都发现有不少NO*,因此推测早期中亚黄种人集团中可能存在部分NO*。现在也有人推测N系也在北线诞生和迁徙,但还需要更多证据。
  • 原始黄种人集团母系:主要就是mt-M系的D、G、C、Z、M8等。

付巧妹团队论文与本人7年前的博文结论基本相同,甚至连兵策儒剑的文后预测都是那么准确:

“我以上观点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远远走在了专业实验分析的前面,但是我却是走在正确方向,过去三年已经证明,未来的专业实验还会一次次继续发现支持我的更多更完善的证据!

区别是:兵策儒剑博文包含信息更丰富,付巧妹团队论文则进一步证明现代中国人中来自北方常染基因成分占据主流优势。但是历史的屌诡之处在于,虽然来自北方的常染基因成分占优势,但是南自南方的父系类型却又占据了主流。


华大的分析完全是针对现代人的DNA。付巧妹和王传超都有古DNA,但是王传超的古DNA太少,北方只有一个五庄果梁一个遗址的古DNA,南方只有台湾。付巧妹的样本多一些,但北方样本跨度时间也只是从大约8000-4000年前左右。所以无论是王传超,还是付巧妹的古DNA的数据,实际并不能完整反映古DNA演变与现代汉人基因传承的关系。


现在的古今DNA信息更丰富了,不仅可以对中国人基因来源做个定性的判断,笔者现在还基本上可以勾勒出2万年时间内东亚大陆的人种与基因的动态变迁过程。以中原为线索,可以勾画出2万年时间内古中原的南北基因此消彼长的几个阶段。

此前笔者在中国新石器文化阶段分段时,已经有过探讨。在此基础,现在做出一些部分调整,给出2万年时间内中国人基因融合发展大致阶段。笔者经过梳理,认为古中原的中国人南北基因成分经历过此消彼长的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20000-8000年前:
主要是西伯利亚细石器文化南下华北,以下川文化为代表。族群以Y-Q系为代表。8.2千年事件大洪水,结束这一时期。

第二个阶段 8000-4500年前:
前仰韶和仰韶文化时期, 也是第一次族群大混合时期,
混合来源有:
(1)苏美尔彩陶和农业文化传播者,他们同样是西伯利亚细石器文化后裔,所以与原华北细石器人群属于近亲,族群基因上难以区分。
(2)古埃及人群在中国东海岸传播者,他们是苏美尔人后裔,与华北原细石器人群也属于近亲。古埃及人建立良渚文明和大汶口文化。
(3)部分古东北亚人群南下华北。
(4)南方人群开始向北方渗透,同时北方新石器文化人群也在向南方扩张,这个正是付巧妹工作所揭示的。

第三个阶段 4500-3500年前:
这个1000年时间是个剧烈变动时期,尤其是经历4.2千年全球干旱事件和黄河流域系列洪水,原华北细石器、彩陶和农业文化族群的Q系出现大衰退。相信在这个时期,又有一批华北Q系人群迁徙到美洲。而南方也在经历大变动,受4.2千年事件影响,良渚文明也开始消退,但其部分人群沿长江向上游迁徙,推动长江中上游人群向北和向西迁徙,这部分向西和北方迁徙的人群可能是以O3系为主要力量,他们深刻影响了以后古中原、北方民族和现代汉族的基因构成。而古中原的南方基因力量也在显著增长,并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第四个阶段3500-1700年前:
这个也是中国古华夏形成与发展时期。古埃及人后裔商人强势进入中原,建立商朝,不久,另一支古埃及人后裔周人到来(同是细石器-苏美尔-古埃及一系的商周基因仍然类似古华北)。开始时商周联手与原古中原土著(以第三个阶段时期从南方进入的南方基因力量为主,代表父系O1b即原O2*系以及部分原O3*)进行了融合,并与周边戎狄蛮夷力量进行了反复较量。对华夏族族的主要威胁力量来自戎狄。戎狄力量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西胡,西方入侵者,以R和J系为代表,一个是东胡,以O3系和C3包括N系为主流。以商周为代表的华夏族有几次被北方戎狄灭亡的危险,最终都挺了过来。直到秦国统一六国,秦汉建立大一统庞大帝国,古华夏力量达到顶峰,汉族事实上形成。商周和“古中原”的融合结果,仍然是偏南方体质占据民众主流。

第五个阶段1700-800年前:
随着匈奴战败,以R和J系为主的西胡系主力(北匈奴)逐渐西返。这一时期,以O3和C3为主力的东胡系北方戎狄族群和曾经投靠汉朝的南匈奴不断南下中原,建立王朝。先是五胡乱华,十六国建立,北朝建立;随后有大量鲜卑血统的隋唐建立;金国灭北宋,占据黄河流域,建立金朝,统治北汉150年之久。O3系和C3系力量逐渐开始在华北获得优势。

第六个阶段800年前-至今:
以蒙满为代表东胡系力量两次灭亡中国全境,统治殖民汉族时期有400年之久。“没有哪一个征服民族不会占据主流的”。华北民众体质再次北方化(蒙满化),南方民众基因也进一步加深北方化。O3系尤其是三大支力量最终“胜出”,占据汉族“优势”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