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纸草纸在中国考古的发现
易华老师发了几张《兴与象》一书的图片。这是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籍夏含夷。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公元前1000年前後东西文明交流三则”
其第二则就提到古埃及纸草纸在中国考古中的发现。考古地点是陕西泾阳县高家堡。考古挖掘了6座墓都属于西周早期(公元前1000年)。在2和4号墓出土的簋下仍保留有草制品痕迹。根据考古队领导戴应新先生在考古报告《高家堡戈国墓》的介绍分析,轻工部北京造纸研究所高工王菊华女士鉴定,这种草制品类似古埃及的“纸草纸”。
泾阳高家堡位于西安北的关中平原。
下图是西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高家堡铜器群综合研究》中的一页,作者周艳明。
这为“埃夏一体论”和“古埃及人迁徙说”落下迁徙携带实物方面的又一个直接实锤。(另一个实锤是古埃及版的蜻蜓眼)。在中国中学教科书中,就说到:中国之前是有纸张的,但是后来失传了,所以到了汉代蔡伦用纸浆法“重新发明”了造纸。失传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本土没有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那种莎草,所以就无法再造出“纸草纸”。但是蜻蜓眼技术,中国本土工匠很快制造出了有本土特色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中国的汉紫/汉蓝也同样是基于“埃及蓝”技术实现的本土化制造。但纸张的重新恢复发明历经了千年。
“质疑”可以,但不是否定的理由,比如迄今还有人说:“中国有金字塔吗?凭此一点就否定了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