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虽衰,杞、缯犹在!

标签:
杞缯国王的母亲姒姓封国 |
分类: 古埃及与华夏 |
(《鹰蛇之夏》摘编,先睹为快!)
第一王朝继哲尔(武观)之后的法老叫杰特(Djet),他的荷鲁斯名字是一个眼镜蛇(Cobra),或者叫“荷鲁斯的蛇喷”(“Serpent of Horus”)。皮特里给杰特墓编号为Tomb Z,杰特墓位于他的父亲哲尔墓的西边。围绕杰特墓有174个附属陪葬墓,大部分属于家臣奴仆,在杰特死时殉葬,以继续在杰特死后服务他。在墓中发现一些铜器和陶器。有个证据显示杰特墓和阿拜多斯其他一些墓曾经被故意焚烧过。盗墓贼从墓的侧边挖坑道进入掠夺了墓葬,并放火焚烧了木制衬层和顶棚。因为与欧西里斯崇拜有关,这些墓后来被修复过,在第一王朝快结束时国王Qa’a对墓葬进行了细心的修复,一些新的陪葬物品又放进了墓葬中。在阿拜多斯的杰特墓外面发现壮丽的做工精良的超过2米的墓碑,上面雕刻有杰特法老的荷鲁斯名字。这个墓碑是1904年由考古学家发现的,现在收藏于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展示。这也显示,古埃及人开始摆脱苏美尔的艺术影响,独特的古埃及雕塑风格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全的发展,古埃及已建立了自己的鲜明艺术风格。
(杞的墓碑)
在属于杰特的一个陪葬墓中还出土了一个铜锛,上面有杰特的名字。一块石器上并列有有杰特和他父亲哲尔的荷鲁斯名字。在杰特墓出土的一个标签上还有一个人面像。虽然大部分看到的出土实物上杰特的荷鲁斯名字只有一个休息状态的眼睛蛇符号,但是维基百科给出的杰特荷鲁斯名字确是有莎草茎和休息状态眼睛蛇两个符号。在古埃及符号中,也可经常休息状态眼睛蛇跨越莎草茎的符号(M14),莎草茎在这里有形容绿色的含义。而莎草茎和休息状态眼镜蛇符号组合赫然就是汉字“杞”!实际上Djet(杰特)的原始发音与杞字发音应该就是一样。而(枸)杞作为一种植物与杰特名字中有莎草符号也是一致。
杞字,现代有三个含义,原杞国,杞姓,以及药植物枸杞。中国有句成语叫“杞人忧天”。杞,古国名,姒姓,伯爵,武王克商时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杞以奉禹祀。《国语·周语》称:“有夏虽衰,杞、缯犹在”;《管子·大匡》记齐桓公语:“夫杞,明王之后也”。从这些描述看,杞人首先是大禹的后人,然后是一位叫“杞”的贤明先王的后人,而且虽然夏朝后来衰微了,但是杞人后裔仍然在。春秋末年的孔子就曾经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汉代的司马迁也有类似看法,他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因杞国是夏之延续,保存有夏礼,所以《史记》将其列为《世家》,孔子为了了解夏礼,也曾经到过杞国。从齐桓公语可以看出大禹后人杞做了国王,而且应是夏朝国王,但司马迁因为其杞国小而另有看法,《史记》等记录的夏朝国王谱系中没有“杞”的位置,应属于《竹书纪年》、《史记》古籍所犯的错误,其根源就在于把太康当成了启的儿子,以致中间跨过了1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籍中,也没有证据显示武观和杞之间是什么关系。埃及学家根据考古证据认为哲尔是杰特的父亲,也就是说武观是杞的父亲,从而根据古埃及考古补充还原了这一段夏朝历史。
埃及学家认为杰特(杞)统治期大约十年。他统治的年期本应记录于巴勒莫石碑上,但该部分已经遗失或毁坏。他在位时期的事迹所知不多。发现的一些器皿碎片和印章显示这一时期古埃及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有频繁的贸易活动。在塔尔汗和萨卡拉墓中出土了有杞统治时代来自于巴勒斯坦的陶器。在努比亚地区也发现有杞的铭文。
美丽奈茨(Merneith)是杰特(杞)的皇后,根据几件官方记录,学者认为她可能是第一王朝时期的一位统治者,如果这是真的,她可能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女性法老和最早的皇后统治者,她的统治时间还没确定,她被认为是在杰特死后成为法老的,杰特只统治了10年时间。但不是所有学者都同意她自己能彻底统治,她的头衔也存在争议,学者们更愿意称她为摄政王(regent),学者推测杰特死的时候,可能他的儿子Den还比较年幼,这样美丽奈茨成了摄政王,直到Den长到后成为国王。她的儿子Den(登)是她的继任者。在许多印章和碗上的铭文,她的名字与哲尔(五)、杰特(杞)和Den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美丽奈茨可能是一位女性法老最强的证据是她的墓葬。美丽奈茨的墓位于阿拜多斯第一王朝皇室墓地,紧挨着杰特(杞)和Den的墓,在她的墓附近发现了两块有她名字的墓碑,确认了她的墓。她的墓与同时期其他法老的墓一样规模。有一个大的地下墓室,四周用泥砖砌成,至少有40个仆人陪葬墓围绕。她的墓有大量的随葬品。在她的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太阳船,可以在她死后乘船与太阳神拉一起旅行。
美丽奈茨的名字不在新王国时期的国王列表中,但是在她的儿子Den墓中出土的一枚印章上有第一王朝法老列表,上面有美丽奈茨的名字,只不过男性法老名字上面有荷鲁斯鹰,而美丽奈茨名字上面是是代表国王母亲(‘King’s Mother’)形象秃鹰神奈赫贝特。但是在后来第八位法老Qa’a墓中出土的同样性质印章上她的名字就被省去了。她的名字也可能包含在巴勒莫石碑上。在萨卡拉伯益 (Sekhemkasedj)S3504玛斯塔巴墓的北边是编号为S3503的玛斯塔巴大墓,墓中出土的一些石制器皿、罐子和印章上有她的名字,其中一个印章上显示美丽奈茨的名字是塞拉赫法老名字形式。在阿拜多斯一处后期纪念性的皇室圈地中,她的圈地与其他五位法老的圈地放在一起。
她名字的意思是“向嫘祖示爱(Beloved by Neith)”,她的墓碑上的名字有三个符号组成:嫘斯双箭和盾牌象征符号、锄头(耒)符号(U6)和口的符号(D21)。前面我们看到在大禹妻子女娇(嫘斯霍特普)的名字中也有嫘斯的双箭和盾牌符号。维基百科在Merneith的介绍网页上,在她的个人真名里还有嫘斯织布梭符号(R24)。锄头符号是用来松土的,在古埃及象形符号文字里有表示爱的意思,“口”的符号意思为“说”。几个符号组合起来就是象嫘斯(嫘祖)说爱。
几个字典只查到有“缯”的小篆字形,而这个字形正是美丽奈茨名字的几个符号组合,在前面论证中已经看到嫘斯的双箭和盾牌符号实际就是“系”字原型,而锄头、织布梭、口这三个符号则组合成“曾”。从甲骨文“曾”字形上看似乎只有锄头和口两个符号组合,这与考古发现的美丽奈茨墓碑上的名字一致。而织布梭的符号可能是后期加入的。而甲骨文的“曾”上面的锄头即耒变成了八字形,下面的“口”变成了“田”字形,可能是想与上面锄头对应而讹变的,或者是想描绘织布梭形状,到金文中,“口”字独立出来,则中间的“田”字明显对应织布梭了。因此美丽奈茨(Merneith)的汉字对应名字就是“缯”!
缯氏是司马迁列出的姒姓十二氏之一。从《国语·周语》称:“有夏虽衰,杞、缯犹在”这句话看,是把杞、缯并列,现在很清楚了,缯是杞的皇后,杞统治10年后可能去世,然后缯继承了法老位置,而杞氏和缯氏都是杞和缯的后代。商时期的中国境内的杞国和缯国应是杞和缯后裔的封国。
原创作品,转载请勿用于商业和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