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观之乱”与武观二字原型

标签:
军事 |
《竹书纪年》一段文字:“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学者一般解读为:在夏启晚年的时候发生了诸子争夺王位的动乱,因此在夏启登位11年的时候,最小的儿子武观因为争位而被放逐到西河。夏启在位16年的时候,王位继承人的斗争日益恶化和激烈,武观在西河发动叛乱,幸而有彭伯寿师率领军队出征西河,才平定武观的叛乱。这是一场父子间的权力的争斗。史称武观之乱。
时代更早的《逸周书·尝麦》篇:“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卑正夏略。”学者解读文中的“五子”或为“五观”之误。又引申为五子争权。
《墨子·非乐上》引《武观》曰:“启子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
现在根据古埃及考古,“武观”二字原型应该找到了,武字原型并非“止戈”,而观的原型就是一只鸟没有多大问题。真实的历史可能并不是中国史书记载的那样,应该是后人误读误解所致。前面博文早有论证太康并非启之子,二者相差1300多年。《鹰蛇之夏》将对启的接班人问题给出全新的解释。
后一篇:费姓和弗字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