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白姓+廉姓 => Q1a2-M346 <= 殷商+印第安

(2015-03-21 10:12:37)
标签:

衍圣公

世祖

南宗

商王

白姓

分类: 历史基因密码

一 河北白姓

 

最近有河北白姓汉人案例经过北京中正司法机构Y-SNP测试,确认为F2122+。(http://www.ranhaer.com/viewthread.php?tid=28831&extra=&page=1

孔子+白姓+廉姓 <wbr>=> <wbr>Q1a2-M346 <wbr><= <wbr>殷商+印第安
F2122是Q-M346的等价位点:(M346, L56/S324, L57, CTS2656/L892, F2122/L942, F3773/L474),Q-M346以前命名为 Q1a3,现在重新编号为Q1a2。印第安人中的Q绝大部分都是Q1a2下的各个支系。之前复旦机构并不对Q1a2下的 SNP进行测试,也造成很多“民科”认为汉人中根本不存在Q1a2,由此更武断认为印第安人与殷商毛关系没有。

 

通常汉人姓氏都来自于姬周姓氏,但白姓是少有与姬周无关姓氏之一。其来源主要有五类:

  1. 出自嬴姓:白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
  2. 出自芈姓:汉族白姓出自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3. 出自姜姓:据《姓氏寻源》及《元命苞》所载,远古时期,中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4. 出自地名: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
  5. 出自改姓:回族改、开封犹太人改、满族和蒙古族改、突厥改、其他改等。

 

秦人为殷商后裔。武王灭商后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即宋国。后来周王把秦人祖先从宋国迁徙到西北戍边。

 

根据简单逻辑判断:

  • 印第安人为Q1a2,部分印第安人为殷商后裔 (网上有大量专家学者论说证据,有兴趣者可以查证);
  • 秦人和宋人为殷商后裔,白起为秦人,推断为Q1a2;
  • 河北白姓为Q1a2,推断出自赢姓白。

 

反证,如果河北白姓为其他来源,则为Q1a2的可能性极小:

  • 如果出自芈姓白,则Y类型为Q-M120或D1可能性最大;
  • 如果为开封犹太人改白, J1可能性最大;
  • 如果是满族和蒙古改,O3或C3可能性最大;
  • 如果是其他来源改,各种可能性都有。

 

大众所熟悉的白姓名人,古代有白起、白居易等,现代有白崇禧、白岩松、白雪、白冰等。白起是秦国大将,为秦昭王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孔子后裔

 

据说下表是山东孔姓测试Y-STR结果,根据STR判断主要是N和Q,大致各占一半。

孔子+白姓+廉姓 <wbr>=> <wbr>Q1a2-M346 <wbr><= <wbr>殷商+印第安

分析这些属于Q的STR,可以预测山东孔姓Q类型应该也为Q1a2。根据网上信息,这些Q类型为内孔测试结果(相应那些N为外孔),并推断末代衍圣公77代孔子嫡长孙孔德成为Q。于是有人辩解称孔德成支为五代刘末乱孔后取代。但是找度娘,刘末乱孔时,有个张妈牺牲了自己儿子而保护了孔家后人。至今张家的后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须以贵宾相待,来源于此。孔子家谱历代记载明确,并历代受到官方认可和册封。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为可靠的一份家谱。而历史记载明确孔子为殷商后裔。

 

三 战国四大名将后裔 

 

海外华人小姓测试有廉姓和王姓结果为Q1a2,而廉姓很可能与殷商大将飞廉有关。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而这四人均为赢姓!现在已知有白、廉、王姓Y测试结果中有Q1a2,这绝不是偶然。

 

四 殷商后裔

 

在2011年,我就发文推断殷商系当为与印第安人一致的Q1a3(即现在的Q1a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0vec5.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曾从安阳殷墟提取出人骨标本,送去做DNA鉴定,结果居然称商朝人是高加索人种或西亚人种。这些测试结果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殷商系当为Q1a2,同时反过来又证明部分印第安人当为殷人东渡。这是互相可以证明的很好案例。

  

 

附:孔子后裔家谱

 

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报乙
卅四世祖 报丙
卅三世祖 报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闵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