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农耕与仲康法老名之推测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埃及与华夏 |
中国的农业与古埃及极为相似,其过程和工具都很相似。古埃及人可以种任何他们想吃的东西。大多数村民是农民。农民也可以住在城里,与手工艺者、商人、其他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住在一起。下图显示古埃及的社会结构:

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泛滥周期把一年分成三个季度:
- Akhet - the inundation (6-9月): 泛滥季节。这段时间没有农活可做,因为所有的土地都被淹没。许多农民在这段时间为法老工作,建造金字塔和庙宇。其他一些时间会修补他们的工具以及照看动物。
- Peret (10-2月): 生长季节。 10月份,洪水退去。留下一层富裕的黑色土壤。这种肥沃土壤被耕犁,然后下种。
- Shemu (3-5月): 收获季节。完全成熟的庄稼不得不收割,并在下一次尼罗河泛滥之前运走。这段时间也是修整运河以准备下一次洪水泛滥。
以下通过一些图片来看一看古埃及的农耕文明场景。
(1) 犁
(2)种
古埃及种地主要用一种“锄头”(英文叫hoe)工具。基本样式如下图:
木制的锄头和镰刀实物:
刨地情景:
一边刨地一边播种情景。播种者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播撒种子:
男耕女种:
(3)割
古埃及收割小麦和中国农民一样用镰刀。可以看出古埃及割麦子割得很高,基本上只割麦穗头,不收麦秆。
(上图右边一个男子还正在站立喝水)
(4)收
下两图显示收割全国。割麦装到达筐子里,两个人抬走。
(5)扬
打下的麦子用簸箕扬起,去除碎壳和杂质等。(现在中国农村一般还有用木锨扬稻)
(6) 运
扬好的麦子转到船上运走贸易。
(7)综合
综上所看,古埃及的农耕生活与中国的农耕生活实在是太像了。五千年农耕形制基本没有改变,镰刀都一样。直到最近20年,中国大部分农村才开始用机械替代人力。
2 古埃及的“锄头”(Hoe)与“中”
古埃及种地的主要工具是古埃及人的“锄头”,其象形符号是:
蝎子王权杖头上的浮雕上,蝎子王(可能是禹)手中拿的就是这种锄头。
锄头主要是用来种地的。但是“种”这个字出现得很晚。“中”和“仲”古时候通假,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字形是一样的。那么古时候的“种”会不会就是用“中”呢?
“中”现代是多音字,当发第四声的时候,其与“种”发音一样。那么“中”在古时候具有播种的意思吗?比较“中”的甲骨文和金文字体似乎还真有点“种”的味道,尤其是金文中有种字形很象是牛拉扒犁种地情形(右下):
(上面彩色古埃及画中右边还有条狗在地里拉屎)
还有些“中”的金文字形也与古埃及的“锄头”有某种类似之处。
3 仲康法老名推测
接博文《 太康法老名之确证》,还有一个法老名字中带有圣甲虫,他叫:Merkhéperrê
然而关于他只有一个名字,其他一切信息都无。那么这个名字可以是仲康吗?可以看到这个名字有个圣甲虫(康),另外一个符号就是古埃及的“锄头”。然而关于古埃及这个锄头象形符号的意义,也没有找到任何解释,可以直接理解为用来种地的工具。所以这里只能纯粹推测了。根据之上信息,古埃及用来种地的主要工具就是这种锄头,所以它的发音有可能就是“中”,进而通假“仲”。如此,那么这个法老名字就是仲康了。由于各种信息太少,所以这个名字只能算是推测了。反过来,如果推测正确的话,说明“中”在古时候除了通“仲”,也通假“种”字,具有种地的意思。
XIIIe Dynastie - suite
http://antikforever.com/Egypte/Dyn/13d.htm#Merikheperre
Merkheperr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rkhep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