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埃及圣甲虫到中国玉蝉的文化传承(下)

分类: 古埃及与华夏 |
由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问题,很多人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对中东文明的文化到底是什么也不是了解。然而在这种既不知此、也不知彼的情况下,经常就会见到一些无知的人气势汹汹地质问:如果说中国文化来自于古埃及,为什么古埃及的宗教文化没有传播到中国来
?
对于这类无知的“反驳”,其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意识到文化传承不可能是百分百的,文化传承是需要有人来学习与继承发展的,越是技术高的越是传承难,就象秦汉时期的文化传播到现在还有多少?马王堆帛画今天有几人能看懂?而且文化传承还经常会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存在。其存在问题二是,他们在问这些问题之前,没有去做任何调查,而是从无知的想当然出发,企图以一个他自以为是的相当然去否定所有的未知。他不知道话一出口就犯了思维方法的错误!
就拿古埃及的“宗教文化”来说,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古埃及的文化是最为类似!无论从万物有灵、灵魂转世的核心文化本质,还是从各种神话人物和传说不仅存在极强的相似性,甚至人名都一样,比如仓颉与托特、女娲与伊西斯等等。(参见:《 古埃及文字创造者托特神与中国仓颉》、《 古埃及九柱神兼论证伊西斯(Isis)即女娲》)。有个老外说得好,其实古埃及并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宗教”这个东西,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完全一致。中国传统文化既不存在所谓的宗教,但又有所谓“鬼神”和灵魂转世信仰文化存在。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古埃及的圣甲虫文化在中国是怎样表现的。
1 古埃及人把圣甲虫就用在葬礼仪式上
古埃及人看到圣甲虫一直忙碌地搬运一个粪球,古埃及人联想这与太阳的运转很相似,圣甲虫将卵产在粪中滚转成一个球,卵在粪球中孵化又象是被太阳加热,更让古埃及人联想到太阳神给予的生命动力。同时粪球又代表了重生的循环,当圣甲虫的卵孵化成幼虫爬出来,圣甲虫又被看成是从无中产生,因此圣甲虫又是自发产生、复活、转换的象征。
(1) 心脏护身符
心脏圣甲虫护身符要比普通的圣甲虫护身符和辟邪物要大得多。通常两边带有隼鹰的翅膀做侧卫。一个心脏护身符通常放在木乃伊的心脏上。下图就是从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带有侧卫翅膀的圣甲虫心脏护身符(Khepri scarab From "Tutankhamun And The Golden Age Of The Pharaohs" Exhibit Opening) :
(2)圣甲虫作为墓葬物品
下图是一个叫Mernua皇后的棺材,在棺材旁边有两个大的圣甲虫。从古王国时代开始,圣甲虫就常常被作为墓葬物品放进墓葬里。

(3)圣甲虫用在葬礼仪式中的目的
心脏护身符其上通常刻有文字,意思通常是“不要以目击证人的身份反对我”。这是什么意思呢? 心脏圣甲虫文字含义来自《亡灵书》第30B章记录。在这个章节里,记录地狱审判时,死者要接受讯问是否有犯错误和罪过。
埃及人认为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接受审判,通过了就可以得到复活永生的机会,若没通过就会被「全吃鬼」怪物吃掉,永远被监禁在黑暗中。(参见:《 古埃及文化秘密深探:古埃及的“气”、灵魂与地狱审判》)。因为在埃及人的认知中,心脏是智慧和灵魂的中心,会说话、可以思考。为了避免心脏在审判之日说出对主人不利的话,所以把圣甲虫放在心脏上,可以减少心脏重量也可以堵住心脏的嘴,不会把死者生前作过坏事让神明知道。在其它有的的情形里,心圣甲虫仅用于死后旅程期间防止邪恶的侵袭。
于是埃及人在将死者作成木乃伊时,会把圣甲虫放在紧邻死者心藏的位置。心圣甲虫总是由一些绿的材料做成,通常绿碧玉。这个石头实际上相当稀罕和难于切割,因此在许多情形里其它类型岩石被当作代用品使用,例如绿长石,玄武岩和蛇纹石。绿色被使用的理由是它象征复活和健康。
2 中国人的玉蝉文化
(1)口含玉蝉文化意义
圣甲虫似乎一支不受中国人所待见。古埃及人的圣甲虫似乎一直被中国人鄙视地称为“屎壳郎”。但屎壳郎又可以做中药,中药名蜣螂虫。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屎壳郎还有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等好听的名字。李时珍解释说,因为屎壳郎虫能“转丸、弄丸,俗呼推车客”因为它们“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
表面上看古埃及圣甲虫形象没有能传播到中国。然而我们仔细一追究中国的玉蝉所包含的文化,发现与古埃及人的圣甲虫文化极为相似。这一点在新伊林人的《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一书中已经对古埃及圣甲虫与中国玉蝉做初步对比,认为中国人墓葬中喜欢口含玉蝉文化是因为蝉的羽化象征着重生。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玉蝉作葬礼中的口含,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早期墓(见下图),其后未见流行,直至汉代才发展成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十分推崇。还有一种说法,即认为蝉在秋凉之时从树上钻入土中,等来年春暖再从土中钻出爬上树,能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因此死者口含玉蝉便可祈望转世再生。
比较葬礼文化和中国古人佩蝉习惯,古埃及的圣甲虫与中国的玉蝉有相似的意义和目的:
(2) 用蝉代替屎壳郎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
参考:
《 古埃及文字创造者托特神与中国仓颉》
《 古埃及九柱神兼论证伊西斯(Isis)即女娲》
《 古埃及文化秘密深探:古埃及的“气”、灵魂与地狱审判》
《 来自古埃及-夏的文物华章》
对于这类无知的“反驳”,其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意识到文化传承不可能是百分百的,文化传承是需要有人来学习与继承发展的,越是技术高的越是传承难,就象秦汉时期的文化传播到现在还有多少?马王堆帛画今天有几人能看懂?而且文化传承还经常会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存在。其存在问题二是,他们在问这些问题之前,没有去做任何调查,而是从无知的想当然出发,企图以一个他自以为是的相当然去否定所有的未知。他不知道话一出口就犯了思维方法的错误!
就拿古埃及的“宗教文化”来说,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古埃及的文化是最为类似!无论从万物有灵、灵魂转世的核心文化本质,还是从各种神话人物和传说不仅存在极强的相似性,甚至人名都一样,比如仓颉与托特、女娲与伊西斯等等。(参见:《 古埃及文字创造者托特神与中国仓颉》、《 古埃及九柱神兼论证伊西斯(Isis)即女娲》)。有个老外说得好,其实古埃及并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宗教”这个东西,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完全一致。中国传统文化既不存在所谓的宗教,但又有所谓“鬼神”和灵魂转世信仰文化存在。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古埃及的圣甲虫文化在中国是怎样表现的。
1 古埃及人把圣甲虫就用在葬礼仪式上
古埃及人看到圣甲虫一直忙碌地搬运一个粪球,古埃及人联想这与太阳的运转很相似,圣甲虫将卵产在粪中滚转成一个球,卵在粪球中孵化又象是被太阳加热,更让古埃及人联想到太阳神给予的生命动力。同时粪球又代表了重生的循环,当圣甲虫的卵孵化成幼虫爬出来,圣甲虫又被看成是从无中产生,因此圣甲虫又是自发产生、复活、转换的象征。
(1) 心脏护身符
心脏圣甲虫护身符要比普通的圣甲虫护身符和辟邪物要大得多。通常两边带有隼鹰的翅膀做侧卫。一个心脏护身符通常放在木乃伊的心脏上。下图就是从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带有侧卫翅膀的圣甲虫心脏护身符(Khepri scarab From "Tutankhamun And The Golden Age Of The Pharaohs" Exhibit Opening) :

(2)圣甲虫作为墓葬物品
下图是一个叫Mernua皇后的棺材,在棺材旁边有两个大的圣甲虫。从古王国时代开始,圣甲虫就常常被作为墓葬物品放进墓葬里。

(3)圣甲虫用在葬礼仪式中的目的
心脏护身符其上通常刻有文字,意思通常是“不要以目击证人的身份反对我”。这是什么意思呢? 心脏圣甲虫文字含义来自《亡灵书》第30B章记录。在这个章节里,记录地狱审判时,死者要接受讯问是否有犯错误和罪过。
埃及人认为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接受审判,通过了就可以得到复活永生的机会,若没通过就会被「全吃鬼」怪物吃掉,永远被监禁在黑暗中。(参见:《 古埃及文化秘密深探:古埃及的“气”、灵魂与地狱审判》)。因为在埃及人的认知中,心脏是智慧和灵魂的中心,会说话、可以思考。为了避免心脏在审判之日说出对主人不利的话,所以把圣甲虫放在心脏上,可以减少心脏重量也可以堵住心脏的嘴,不会把死者生前作过坏事让神明知道。在其它有的的情形里,心圣甲虫仅用于死后旅程期间防止邪恶的侵袭。
于是埃及人在将死者作成木乃伊时,会把圣甲虫放在紧邻死者心藏的位置。心圣甲虫总是由一些绿的材料做成,通常绿碧玉。这个石头实际上相当稀罕和难于切割,因此在许多情形里其它类型岩石被当作代用品使用,例如绿长石,玄武岩和蛇纹石。绿色被使用的理由是它象征复活和健康。
2 中国人的玉蝉文化
(1)口含玉蝉文化意义
圣甲虫似乎一支不受中国人所待见。古埃及人的圣甲虫似乎一直被中国人鄙视地称为“屎壳郎”。但屎壳郎又可以做中药,中药名蜣螂虫。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屎壳郎还有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等好听的名字。李时珍解释说,因为屎壳郎虫能“转丸、弄丸,俗呼推车客”因为它们“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
表面上看古埃及圣甲虫形象没有能传播到中国。然而我们仔细一追究中国的玉蝉所包含的文化,发现与古埃及人的圣甲虫文化极为相似。这一点在新伊林人的《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一书中已经对古埃及圣甲虫与中国玉蝉做初步对比,认为中国人墓葬中喜欢口含玉蝉文化是因为蝉的羽化象征着重生。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玉蝉作葬礼中的口含,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早期墓(见下图),其后未见流行,直至汉代才发展成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十分推崇。还有一种说法,即认为蝉在秋凉之时从树上钻入土中,等来年春暖再从土中钻出爬上树,能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因此死者口含玉蝉便可祈望转世再生。
比较葬礼文化和中国古人佩蝉习惯,古埃及的圣甲虫与中国的玉蝉有相似的意义和目的:
- 复活与重生: 《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死人含蝉,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不过作为一种蜕变而已。
- 地狱审判时堵嘴:古埃及把圣甲虫放在心脏上以堵住心脏的嘴说出不利于死者的话,这种堵嘴说在中国传播之后,就变成干脆堵住死者的嘴,就是用蝉堵住死者的嘴,这是形成“含蝉”文化的渊源!
- 都是青绿色的:用于葬礼中的古埃及心脏圣甲虫是绿色的,而中国玉蝉一般也是用青玉做,象征着生命的绿色。
- 墓葬用翅膀:古埃及人用作墓葬的心脏圣甲虫是带有隼鹰翅膀的,而蝉本身的翅膀与此类似。
- 辟邪:作玉含蝉,是汉代普遍流行的作为用于丧葬的一个种类,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甚至食之可以成仙得道。当时的方士竭力提倡玉的神秘和力量。把蝉佩于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
护身符和辟邪符:古人喜欢身上佩缠以作装饰和避邪而用。这与古埃及人把圣甲虫用作辟邪护身符的目的于做法是一样的。另外由于“蝉”与“缠”发音相似,所以佩蝉还具有“腰缠(蝉)万贯”的寓意。
(2) 用蝉代替屎壳郎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
从以上比较看,玉蝉与圣甲虫具有极为一致的所谓宗教文化含义。那么古埃及人的圣甲虫怎么就变成玉蝉了呢?
在此前博文我已经初步论证:河姆渡文化、凌家滩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早期当为苏美尔在远东开辟的沿海岸殖民地,大约在公元前3300~3100年即古埃及上下统一、苏美尔分裂为众多城邦时间左右,苏美尔人的殖民地被古埃及人接收,接着开辟了具有古埃及文化特色新的一串沿海岸殖民地:良渚、龙山、红山文化晚期等。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建立的远东海岸殖民地是所谓中国“东夷文化”的源头。
根据我初步的考查,玉蝉物品在古埃及人的殖民地良渚、龙山、红山文化晚期等地都有出土,但是在苏美人殖民地河姆渡文化、凌家滩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早期区似乎并没有发现。由此判定圣甲虫文化当为古埃及人所创,苏美尔人可能还并没有出现圣甲虫文化。由于古埃及人很善于观察动物,发现蝉这种动物其蜕变再生的生长过程与圣甲虫类似,或许加上远东土著可能对“屎壳郎”的恶感,于是乎用蝉代替屎壳郎可能就在此时已经产生了,而殷商时期已经大量使用,等后来姬周迁徙过来时,也就只好如此延续了。
参考:
《 古埃及文字创造者托特神与中国仓颉》
《 古埃及九柱神兼论证伊西斯(Isis)即女娲》
《 古埃及文化秘密深探:古埃及的“气”、灵魂与地狱审判》
《 来自古埃及-夏的文物华章》
后一篇:女神之单一起源与演化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