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不悔做选择

(2014-10-26 17:45:21)
标签:

杂谈

9月18日,苏格兰的公投选票上只有一道是非题——“苏格兰是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选情一度扑朔迷离。最终有44.70%的投票者选择了“是”, 55.30%选择了“否”。

伊丽莎白二世与卡梅伦至此终于可以长出口气——女王也好,首相也好,无人想背负“任内丢失苏格兰”的责任。为了避免这个恶名,两人在投票前均向苏格兰选民喊话。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但却都合乎人的心理规则,最终打动一些摇摆票的关键,或许就在那几句被广泛报道的话中。

女王比较矜持含蓄,只要求“每个人都认真地思考一下未来”。卡梅伦则不仅姿态放到最低,还数度洒泪,“我有义务明确告诉大家,一旦你们选择‘是’,将带来怎样的后果。独立不意味着短暂的分手,而将是痛苦的离婚。”又说“假如你们不喜欢我,我不会永远在这个位置上。假如你们不喜欢现在的政府,它也不会永远执政下去,但如果你们离开英国,那就真的永远回不来了。”

http://s10/large/001WHhmJgy6N7n55OeRe9

人们做出决策,通常都要权衡利弊,但很多时候,利弊绝不像“牛角面包三元,甜甜圈两元”这样可以直观比较,而是纠缠复杂令人头大。许多“选择困难症患者”于是由此而生。热血上头激情澎湃的时候,人们会乐观地求新求变。但当人们真正像女王建议的那样“认真地思考一下未来”时,绝大多数人很快会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理性不足以做出可靠评估——换言之,就是“啊啊啊想得头都大了也想不清楚”。于是,理性不够用,感性和直觉就会来帮忙凑数。爱偷懒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放弃定量评估“苏格兰独立与否对我的个人福祉有何短期和长期影响”,转向评估“我有多喜欢‘独立’这个想法”,以及“万一选错了我会多后悔”。

可别小看“后悔”这个问题。人们对于曾经做错的决定总会念念不忘——前阵子的一大流行话题就是“当初马云给我递名片时要是立刻跟着他混多好”,更有人指天发誓未来绝不把任何求合作者拒之门外,可见这种悔恨对他的日后的决策影响之深。人们决策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时候就是“如果选这条路,哪怕错了也还有机会反悔”。

正因如此,人们也发自内心地抵制那种“不可撤销的决定”,宁可多花成本去保住“选择权”——淘宝的运费险卖得红红火火,七天无理由退换商店天天客如云来,很多推销员在劝说顾客下单时的一个绝招就是“下单后XX天之内都还可以反悔”。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更改已有决定,尽管保住了反悔的选择权,但往往不会真的使用。上次买到不完全合心意的东西后,你真的花力气退换了吗? 还是觉得“不是大问题/没多少钱/将就算了”。

而卡梅伦反复强调的,正是这点——选择独立就是离婚!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一后悔也没有后悔药吃!相较而言,“不独立”这个选项看起来,就“比较不易令人后悔”——以后还可以再争取独立嘛!万一有些政客我不喜欢,不是还会改选吗?

为了避免后悔,在实在无法决定时,人们也倾向于“保持现状,什么都不做”。试想象如下两种情形:一、你一直呆在A公司,忽然有一个同等收入跳槽去B公司的机会,你没去,一年后B公司加薪30%。二、你一直呆在A公司,有一个同等收入跳槽去B公司的机会,你去了B,一年后B没加薪,老公司A却加薪了30%。设身处地,如果是你,哪个情形下你会更后悔?

大部分人会觉得,跳槽后原本公司加薪了这种情形更后悔。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离开经营307年的“联合王国”这个前景会让人裹足不前了吧。不过,“保持现状”这个选择虽然是“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但很多情形下却绝非明智选择——那,又是另一番研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