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7春夏高定周上,一件来自Maison Margiela 的薄纱肖像大衣,震惊了时装界。《》称其“闪耀了巴黎时装周,是当下脱颖而出的完美之作”。这件注定会被载入时装史册的杰作,出自年轻的英国艺术家Benjamin Shine之手。这次,我特意采访了这位Maison Margiela高定的幕后功臣,请他来为我们讲述他的艺术工作以及本次合作的背后故事。
艺术家Benjamin Shine,来自英国伦敦,他将这种自创的、通过蒸汽熨斗对薄纱进行创作的工艺称为Tulle Works(薄纱技艺)——他以轻薄的彩纱面料作为主材料,通过折叠、打褶、手工缝制,并经过熨斗加工后,呈现出轮廓和有明暗层次的效果,令原先柔若无骨的薄纱最终成为了颇具神髓的人物肖像。
“我想试着看看,是否能让衣服设计上的人脸变得完全透明,就仿佛像是烟雾围绕着身体,但是外套仍然可见,并呈现出一种流动性。”Shine对这次和Maison
Margiela的合作,他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我喜欢薄纱从原本只作为内衬的作用,到如今作为主体装饰性的存在。”
如今,Benjamin Shine和John Galliano合作的这件薄纱肖像作品,成为了本季高定时装周时中的惊艳之作。有意思的是,Benjamin不仅是Galliano本季服装设计上的搭档,还是他的校友——前者曾在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和萨里艺术设计学院学习时装设计。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多年的时装设计课程的学习,并没有让Benjamin就此踏上成为时装设计师之路。相反,在长时间与面料、空间理论、加工技术的相处中,他选择了走上“剥离身体与外界的关系”的道路——以面料作为颜料,在人体之外的地方进行“绘画”——即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通过熨斗塑造的独具风格的人物肖像。“我并不希望给自己太多的局限性,无论是时装设计,还是眼下的艺术工作,这都让我觉得充满挑战。”Benjamin和我们说道。他更希望别人称他为“创新探索者”,而非“艺术家”——
“任何的身份标签,其实最终都是为结果而服务。我渴望探索更多的领域。”
这次,我特意采访了这位艺术气息浓厚的“创新探索者”——Benjamin Shine,与我们一起谈谈他的艺术工作和时装设计。
能够告诉我们,是以什么契机开始现在的这份艺术创作的吗?
我在2000年从时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就开始制作服装,并且利用各种材料进行雕塑的尝试。有一天,我忽然对一些与时装之外的面料应用而起了兴趣,并尝试用“面料绘画”。直到2008年一天,我在工作室的地板上看到了一个被碾碎的薄纱球,并对它进行了分析。我注意到薄纱自带的褶皱形成了许多有趣的颜色和线条,因此我就想到了这些元素是否可以帮助我利用一整块的薄纱面料来制作图像——这看上去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我开始了不断的尝试,并从一次次的实验中获得经验。从最早开始我就不是以成为艺术家为目标的,不如说我将自己定义为创意探险者——无论它们是属于哪个领域,都可以让我发挥自由的想象和创意。
在你的作品中我发现你制作了很多张人脸,那么到如今你做过的一共有多少张脸?其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
是的,非常之多。我想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一共有接近100张了。他们都是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其中有一些是名人,我也做过一部分的皇室成员的画像。
你怎样评价你的每件作品?能谈谈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那些吗?
每一份的工作都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对我来说,它们都是组成我现在庞大的作品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同每一件作品都为我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以及挖掘出被掩藏住的潜力。有了这些的基础,才有了如今的立体装置作品“The Dance”,它脱离了墙壁的支持,以悬浮的形式展现出舞蹈者的轻盈、空灵的姿态。
曾有名言说:“时尚易逝,风格永存。”你觉得当自己的艺术形式和高级时装相结合时,这件将两者结合后形成的时装作品,是否有如同艺术品相同的生命力?
是的。尤其是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和高定时装结合在一起时,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艺术形态,而这些作品也理所当然是艺术品。
这一次你与Maison
事实上这张脸是创造出来的。John想要一张特别具有震撼力的面孔,他认为那张脸应该是一张东方人的脸,比如应该拥有一双大眼睛,看上去会显得坚强和友善,而这些元素能够更好地帮助他展现整个高定系列的精神。
当你开始进行以薄纱为原料的艺术创作时,你会对这块纱面料有怎么样具体的要求?能告诉我们在创作时最困难的事是什么吗?比如会花费多久时间?
每一件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方向和风格,因此我会具体事情具体分析,选择一种整体风格最合适的颜色和材质的面料。当然制作时的每一个工序都是极其富有挑战性的。因为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在一整块的面料上进行,所以当某一个局部需要更多的面料时就意味着另外的部分所能够用到的就减少了。——因此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定位。在经过了多年的尝试,如今我能够从一开始着手操作时就估算出自己这块面料究竟是多大的面积,并且可以足够保证整个作品的轻盈感。——这也是整个工作中最艰难的一部分,因为如果只要过程中我稍有不慎,就意味着必须重新开始。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也正是因为如此,也让我觉得看到最后的成品是非常的具有满足感。这次为Maison
你曾在2013年和Givenchy合作推出过几件“高级定制”的卫衣,那么对你而言,与Maison
我和Riccardo合作的那几件卫衣实际上是那一季高定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系列。和这两位设计师的合作过程非常的不同。和Riccardo合作时,我是在成衣的基础上开始创作。但是和John和工作时,一起从零开始。我们最先从交谈中诞生比较模糊的想法,在经过不断的对话、思考、试验,最后渐渐发展成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成品模样——甚至在完工之前,我们都还在实践各种想法。和Maison
当你的艺术作品转化为时装时,它们在你眼里是怎样的存在?可否说说你是用怎样的等同艺术品水准的工艺来走近时装界?
事实上,让我产生从事如今工作的想法,正是来源于我在学习时装设计的时候。我对如今活跃在时尚界的时装设计师们深表敬意,因为他们每六个月就会创造出惊人的理念和设计,他们的创造和执行力都是相当杰出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也保留了这种心态的,并且我非常感激自己曾经学习过时装设计——我认为它是我所有创意诞生的最初源头。
在你的官方网站中也有许多服装系列,但是这些服装却没有通过你最擅长的薄纱艺术去展现,你是如何去看待时装设计领域的?
你曾经在2006年推出过一个Skoody系列,看得出它的实用性被列为了首要。对你而言,是不是意味着在时装设计中,服装的功能性很重要?
Skoody是一条围巾,但它同时能够变成卫衣和雨衣。它的推出非常成功,我也因此获得了全英青年企业家奖(Enterprising
Young Brit
Award)。我认为服装扮演了从身份的表述到功能性的多重身份角色。我喜欢探索所有的可能性。Skoody所展现的多功能性代表了时装的一种可持续的形式,也能够为穿着者提供最大的功能性。
我们在官网上看到了你所设计的Realised Graduate
系列非常出色。它看上去和时下的许多高级时装并无区别,你能和我们谈谈这个系列吗?
该系列旨在探索服装是否能以非传统性结构存在。每一件衣服都是由单一的面料制成。服装是以缠绕在人体身上的方式进行展现的。随着发布会的进行,这些服装被逐渐地剥离,慢慢地露出身体的局部。——整个系列是基于自由、分离的理念而塑造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告别过去,向前迈进。当时是在2000年,这是令人兴奋的一年,我有渴望表达许多想法的冲动。值得一说的是,最后闭幕的婚纱LOOK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设计,漂浮在空中的婚纱实际上是通过好几个氢气球的悬挂来营造漂浮效果的。所以,即使模特离场后,那件婚纱仍然在空中飘荡。
着手设计成衣,是你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吗?或者说说你接下来的计划吧。
目前我有许多计划想要去实现,也会继续尝试时装设计。不过,目前重心仍在艺术工作上,我想要尝试更多的装置作品。而且,我将很快搬到纽约,因为那边有许多的项目正在等着我。
你认为艺术家、时装设计师,这两个身份对你来说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正如我先前提到的,我更希望将自己定义为创新探索者,并以竭尽全力、更好地完成工作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对我来说,不管是艺术,还是时装设计,这些都不过是媒介,最终它们还是需要为成果而服务。
以上所有图片版权归属
©️Benjamin Shine
原文删减版本发表在3月2日发行的《周末画报》
感谢编辑:Ch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