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66> 无怜悯的关爱(《触不可及》观感) 作者: 一时私心
周末在阳光洒进车窗时,有朋友递给我耳机的其中一只,示意我听听看,那是一首来自电影《触不可及》的原声曲,自然而然地他也向我推荐了这部法国的电影,为了防止我忘记,他很用力的在我递给他的笔记本上写下片名。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只不过似乎将真实事件中的其中一位在演绎时换成了黑人演员,所以在法国电影里难得看见一黑一白的搭配。导演很聪明,擅于用种族现状首先抓牢了所有人的注意点。
出身贫民窟因为抢劫才刚从监狱出来的黑人男子Driss,因为跳伞事故成为高位瘫痪的Philippe,这两个人认识的契机只是因为Driss想要对方随便给个理由拒绝他的求职,好让他顺理成章地得到失业保证金的证明纸。
而拥有着巨大的财富,甚至在家中墙壁上挂满的都是画家们的真迹,客房都配备了令人大吃一惊的猫脚浴缸,是的,让所有人看到后都会呆若木鸡的华丽。可是对于一位只能摆动头部的富翁来说,什么都是无效的,一如他停在停车场里被蒙上厚厚防尘布的玛莎拉蒂。
“我知道你很需要失业保证金,但是你有想过一份好的工作吗?”
在又一个Philippe因为疼痛难忍的夜晚,Driss带他深夜闲逛街道,在凌晨的高级西餐厅里,白人富翁云淡风轻地问。
他们两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甚至于对音乐的赏析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在Philippe的生日宴会时,交响乐队演奏了一支支世界名曲,在Driss耳朵里不过是一群上流人士荒诞故事的背景乐,感受不到他要的激情,所以他用ipod(植入广告啊哈哈)放了自己最爱的乐队Earth,
Wind & Fire的歌,他在舞池中活力舞动。
——生日宴会就该跳舞。
“你别和我说,你要花三万多欧元买下这一摊‘血迹’吧。”Driss指着美术馆墙上只有一抹血痕的画作,惊愕地问道。
“艺术是人们来到这世界后所留下的唯一痕迹。”Philippe回答,“它让我感到宁静。”
在博物馆,Driss对Philippe斥巨款买下的那副莫名的油画而不解,在被后者要求给他巧克力豆吃时,他大笑着说:“自己不伸手,就没有巧克力。”——从小到大Driss因为家穷,被过继给亲戚做长子,就像他说的“我已经记不起我原来的名字叫什么”,生活的艰辛让他无可奈何,所以才会对误入歧途的非血缘弟弟如此的痛彻心扉。
被同属于富人阶级的亲戚问道“为何要选择这个劣迹斑斑的混混”时,Philippe淡淡地回答道:“你知道吗?Driss总是会习惯将手机递给我,是因为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和他人相处时,我们总愿意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善良,希望对方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好意,有时候甚至会流露出怜悯之心,比如面对社会地位比自身低、或者生理有残缺的人群,自以为的好意反而更像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他们不同寻常的身份地位——哪怕他们往往是最希望被别人无视的。
没有歧视,没有特殊对待,寻求同等的地位。潜台词就是把“请把我当做正常的普通人”。
我在微博上推荐时曾引用豆瓣里一位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好电影就是连音乐单独拿出来也是杰作。”《触不可及》中每一支曲子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出现在相对应的场景,并唤起你心底的神经。就如同很多人曾经说起在你被某部电影感动到泪眼婆娑时,其实很多部分是因为的音乐催化的作用。《触不可及》的原声带音乐噎死我极其推荐的一张不错的音乐碟。
Sin在这条微博下回复我:这部片子当时在法国大受好评,也算是文艺商业片的成功之作,里面的音乐是由Ludovico
Einaudi来做的编曲,大可去找来其02-08年鼎盛时期的CD或者LP反正都是悦耳的一塌糊涂。
所以顺带推荐Ludovico
Einaudi先生。(以下源自资料摘抄)
意大利钢琴家和作曲家 Ludovico Einaudi
鲁多维科·艾奥迪
1955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他的母亲也是一位钢琴家,从小就受到了钢琴音乐的熏陶。在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获得了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Luciano Berio 卢西恩·贝利奥
的指导,并获得了作曲学位。他的音乐总被认为是容易接近和可信的,被描述为最低纲领主义者,古典,氛围,当代和生动感人的受欢迎的声音,曲风深受巴哈、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影响,古典大气而不乏现代感。
小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