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

(2023-02-28 16:02:15)
最近读了《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一书。本书作者如一位穿针引线的高手,经由贴心的陪伴,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指导,把一桩桩看似不幸的事件,一点点转换、升华,凝练成一颗颗璀璨的人生的珍珠,并用深情、爱意串联起来,重新戴回到学生的身上。
看完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现在太需这些指导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多,懂得多,但是心里却很脆弱,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如何读懂学生,我也经常进行思考,每次思考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读懂学生,真的能读懂吗?我们所谓的“读”也仅仅是局限在我们的学校和教室,确切的说是我们的课堂,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们各科的分数,其实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个的数字,这是对教师教师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孩子们一学期学习方面勤奋程度的充分肯定罢了。我们的孩子愿意主动找老师进行交流吗?少!是不是小学生和书中的高中生相比,更容易信赖老师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做到主动和老师交流内心苦恼的恐怕屈指可数。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确实需要教师耐心的去品读。小学阶段是儿童最美好的时期,重点培养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行,这也是为初中以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打下夯实的基础。无奈大环境的教学成绩的竞争打破了原有的美好,猛背、猛写、甚至于仅有的课间十分钟也要被侵占,真的太同情我们的孩子了!
学习上的压抑,孩子们不会快乐;有的孩子生活上遭遇变故,更不会快乐;顶着双重甚至是多重压力进行机械的学习,绝对不快乐!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真的就是一个心理医生,需要充满爱心的去开导他们。先把教学成绩放一边,还孩子们一个健康而美好的童年生活才是最最重要的!
该书运用多个案例,围绕学业、亲子沟通、同伴及异性交往、师生关系等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向我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在理解和包容下的改变!阅读这些案例的过程正是我读懂孩子的过程。“聆听手记”,更能让我了解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其隐藏的意义。
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比较大,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作业无法按时完成;恐惧考试,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的表现,成绩不好,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过分自卑,心理脆弱;和家长关系紧张,对家长询问学习的事情非常厌恶,有强烈的反抗行为,这些都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
要读懂学生,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以读书为主要任务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捡到的星星
后一篇:理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