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杂想
(2022-11-19 10:13:23)
这一周上了公开课《鸟的天堂》,试上的时候用的其他班小朋友,学生会说,老师不是特别紧张,就能去听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评来引导,但是到了自己班正式上课,效果却没有试上好,紧张是一回事,但是,后来我听录音,第一个学生其实回答的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没有接住,我的问题是“这棵榕树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我再问“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答“榕树生命力旺盛”,其实到这里,学生说得很好,而我的问题也还没出现问题,其实我接着问“你从哪个字或词体会到榕树有生命力?”到这里学生回答“簇”,其实学生回答“簇”是没有问题的,我应该顺理成章接下去“一个簇字写出了榕树树叶多,正是因为旺盛的生命力,还从哪里也可以体会到生命力旺盛呢?”然后引出明亮或者照耀,最后引导学生读好这两个词,读出旺盛,但是因为可能我太紧张了,也可能预设上学生没按我的要求来,导致在评的过程中,我一直反复纠结,究其原因,我还是没有搞清楚,体会榕树生命力旺盛的这一环节我要的度在哪里,备课其实备的就是一个度,对于榕树旺盛这块,其实很多同学很容易就能找到描写榕树旺盛的句子,也容易能够体会到榕树的旺盛,不该花太多时间,总结写法,朗读体会就够了,应该在学生体会不到的地方去多引导。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班学生有体会,但是他们在描述的时候一直是榕树很美,只能用“美”来形容榕树,但是美是一个很笼统,很虚幻的词,具体的体会学生说不出,主要原因还是在词穷,所以平时也确实要多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句子,只有积累到位,才能表达出来。
语文,是一门非常特别的学科,古人说“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可以说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除了书本的积累,生活化的体验也非常重要。
前一篇:静待花开
后一篇:奋斗正当时,筑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