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海印子《天乐集》目录——(目前最全的海印子文章汇集)
(2014-12-22 15:54:54)
标签:
转载 |
分类: 道法 |
《天乐集》目录
《天乐集》自序。
《天乐集》后序。
发凡。
卷一
一、道派。
二、道源。
三、外身易形。
四、朝彻见独。
五、老氏三宝。
六、老氏家法。
七、玄宗三宝。
八、玄宗三化。
九、玄宗四禅。
十、玄宗十德。
十一、玄宗十通。
十二、玄宗十胜。
十三、玄宗七大。
十四、玄宗戒学。
十五、玄宗超生学。
卷二
一、天人合发。
二、冲和妙境。
三、自然妙用。
四、自他不二(一)。
五、自他不二(二)。
六、宾主交参。
七、玄关体用。
八、玄关点睛。
九、玄关集释。
十、内外玄关。
十一、内外炉鼎。
十二、内外法财。
十三、内外侣地。
十四、卯西沐浴。
十五、小大周天。
十六、大周过关。
十七、脱胎神化。
十八、粉碎虚空。
十九、防危虑险。
附录
二十、和光同尘。
附录
卷三 玄修抉微
一、虚玄大道。
二、无着真宗。
三、杀生妙旨。
四、施啬密义。
五、西派要诀。
六、办道程期。
七、学道利益。
八、火候妙喻。
(一)、庖丁解牛。
(二)、佝偻承蜩。
(三)、津人操舟。
(四)、梓庆作鐻。
(五)、纪渻养鸡。
(六)、吕丈蹈水。
(七)、东野擅御。
(八)、工倕运旋。
(九)、列子习射。
(十)、画史般礴。
九、降魔秘诀。
附:汪师语录一则。
十、偶谐三昧(一、玄宗)。
十一、偶谐三昧(二、禅宗)。
十二、一空三昧。
十三、丹道程序。
十四、丹道证验。
十五、卫生之经。
十六、活埋之妙。
十七、道德之乡。
十八、远尘之乐。
十九、采真之游。
二十、心斋之奥。
卷四
一、反流之妙。
二、阳和之美。
三、虚静之益。
四、婴儿之粹。
五、混沌之德。
六、重玄之奥。
七、重空之微。
八、大定之要。
九、鸟道之行。
十、雀卵之征。
十一、红日之瑞。
十二、甘露之馨。
十三、白血之异。
十四、方瞳之奇。
卷五
一、睡最适。
附:陈抟赠金励君睡诗。
陈希夷老祖睡诀(一名蛰龙法)。
张三丰《蛰龙吟》。
张三丰《渔父词》。
张三丰《蛰龙法跋》。
附:汪师函致天津孟养吾君。
二、醉最玄。
附:沧溟子咏《入药镜》“得之者,常似醉”诗注。
汪师与天津孟君函 (节录)。
三、定最胜。
四、忘最神。
五、闲最贵。
六、遁最贞。
七、慈最祥。
八、诚最灵。
九、慧最超。
十、舍最难。
十一、平最稳。
十二、歇最妙。
卷六
一、天行。
二、圣行。
三、梵行。
四、达生与遗生。
五、取坎与填离。
六、降龙与伏虎。
七、炼己与筑基。
八、玉炼与金炼。
九、应星与应潮。
十、知和与知常。
十一、食母与守母。
十二、玄息与胎息。
十三、具缘与具德。
十四、太阴与太阳。
十五、窈冥与混冥。
十六、自然与混然。
十七、朝元与还元。
十八、司契与司彻。
十九、开人与开天。
二十、伏炁与服气。
二十一、平怀与平息。
二十二、安居与安心。
二十三、见独与疑独。
二十四、见素与体素。
二十五、袭常与袭明。
二十六、守中与养中。
二十七、至人与真人。
二十八、德人与神人。
二十九、内韄与外韄。
三十、炀和与焚和。
三十一、达生与达命。
三十二、葆光与葆真。
三十三、修性与修命。
三十四、阴神与阳神。
三十五、先天养生与后天养生。
三十六、先天格物与后天格物。
三十七、精神化与物质化。
三十八、蒸气浴与真炁浴。
卷七
一、世法与道法。
二、长生与无生(一)。
三、长生与无生(二)。
四、蟾蜍与兔魄。
五、神水与华池。
六、大顺与大宁。
七、复命与复性。
八、天根与月窟。
九、内乐与外乐。
十、有为与无为。
十一、小还与大还。
十二、玄德与玄同。
十三、持后与鞭后。
十四、相推与相胜。
十五、古始与疑始。
十六、养生与摄生。
十七、己与炼己(一)。
十八、养己与炼己(二)。
十九、内药与外药。
二十、阳火与阴符。
二十一、戊土与己土。
二十二、凡息与真息。
二十三、酥软与麻木。
二十四、起火与止火。
二十五、养丹与养胎。
二十六、庚月与满月。
二十七、癸前与癸后。
二十八、上闭与下闭。
二十九、烹炼与抽添。
三十、心机与目机。
三十一、杀机与盗机。
三十二、天机与神机。
三十三、回机与息机。
三十四、致静与致和。
三十五、有情与有信。
三十六、知雄与守雌。
三十七、知白与守黑。
三十八、知荣与守辱。
卷八
一、性起与缘起。
二、生灭与灭生。
三、小我与大我。
四、真空与顽空。
五、有方与无方。
六、天合与人合。
七、抱一与得一。
八、忘一与超一。
九、身内与身外。
十、先天与后天。
十一、心息相依 (一)。
十二、心息相依(二)。
十三、鸿濛示道。
十四、啮缺问道。
十五、关尹论道 (一)。
十六、关尹论道(二)。
十七、亢仓证道。
十八、臧丈垂钓。
十九、北宫铸钟。
二十、孔子嘉遁。
二十一、颜子坐忘。
二十二、列子御风。
二十三、长房缩地。
二十四、女娲补天。
二十五、叔敖调息。
二十六、壶公隐身。
二十七、王母种桃。
二十八、太和一色。
二十九、一色过后。
卷九
一、《了心经》玄疏。
二、《洞古经》玄疏。
操真章。
入圣章。
三、《阴符经》问题。
四、《清静经》宗趣。
五、《玉枢经》玄旨。
六、《护命经》玄旨。
七、《日用经》玄旨。
八、《大通经》玄旨。
九、《大洞经》玄旨。
十、《心印经》玄疏。
十一、吕祖《百字篇》玄疏。
卷十
一、善财采药。
二、婆子烧庵。
三、赵州答话。
四、北斗藏身。
五、仙人问佛。
六、帝释通禅。
七、多罗调息。
八、槃特及息。
九、难陀销息。
十、紫清上堂。
十一、迦叶剎竿。
十二、国师塔样。
十三、达摩面壁。
十四、须密吻抱。
十五、楼子悟道。
十六、龙女成佛。
十七、洞山玄路。
十八、云门辟机。
十九、正偏回互。
二十、敲唱双行。
二十一、君臣道合。
二十二、枯木龙吟。
二十三、一镞三关。
二十四、无心常醉。
二十五、虚空出尘。
二十六、洞水逆流。
二十七、日面月面。
二十八、圆相唱酬。
二十九、闻中入流。
三十、禅玄会通(一)。
三十一、禅玄会通(二)。
三十二、仙佛交参。
三十三、仙佛互绍。
三十四、仙佛和同(一)。
三十五、仙佛和同(二)。
三十六、仙佛和同(三)。
卷十一
一、大生与广生。
二、同人与同帝。
三、保和与饮和。
四、蛰龙与潜龙。
五、集虚与集义。
六、藏密与藏天。
七、凝道与凝命。
八、尽性与至命。
九、知至与知终。
十、知几与研几。
十一、精一与贞一。
十二、履和与兑悦。
十三、艮止与坤藏。
十四、巽入与震出。
十五、蒙养与颐养。
十六、至善与至诚。
十七、龙德与天德。
十八、用九与用六。
十九、物格与物化。
二十、主静与主敬。
二十一、履素与行素。
二十二、藏约与守约。
二十三、黄离与白贲。
二十四、智证与神用。
二十五、妙感与妙通。
二十六、执中与守中。
二十七、易道与丹道(一)。
二十八、易道与丹道(二)。
二十九、易道与丹道(三)。
三十、大人与圣人。
三十一、众妙之门与道义之门。
三十二、内证大同与外化大同。
三十三、圣治与道化。
卷十二
一、玄圣与素王(一)。
二、玄圣与素王(二)。
三、曾子与玄宗。
四、颜子与玄宗。
五、子路与玄宗。
六、子贡与玄宗。
七、冉求与玄宗。
八、曾点于玄宗。
九、子思与玄宗。
十、荀子与玄宗。
十一、孟子与玄宗。
十二、汉儒与玄宗。
十三、宋儒与玄宗。
十四、明儒与玄宗。
卷十三
一、师说缘起。
二、七重玄义。
三、古易三种。
四、诸卦钩玄。
艮卦。
复卦。
姤卦。
乾卦。
坤卦。
随卦。
恒卦。
咸卦。
震卦。
泰卦。
否卦。
同人。
谦卦。
家人。
睽卦。
明夷。
晋卦。
鼎卦。
革卦。
颐卦。
无妄。
蹇卦。
解卦。
井卦。
困卦。
大过。
升卦。
旅卦。
卷十四
诸卦钩玄。
渐卦。
归妹。
中孚。
丰卦。
萃卦。
否卦。
蛊卦。
临卦。
观卦。
坎卦。
离卦。
既济。
未济。
巽卦。
兑卦。
涣卦。
节卦。
屯卦。
蒙卦。
需卦。
小畜。
大畜。
大壮。
大有。
豫卦。
师卦。
履卦。
损卦。
益卦。
夬卦。
遁卦。
乾坤。
剥卦。
噬嗑。
贲卦。
五、《系辞》杂释。
附录:玄隐外史《易学发隐》提要。潘雨廷
卷十五 《庄列阐幽》(不分目)。
卷十六 《道室随笔》(不分目)。
附录:
1、《天乐集》自序。
2、《天乐集》序。王心湛
3、海印居士与金弘恕函。
4、一函遍复。
5、答复汤慕玄君十问。
6、答友人书五通。
8、复志真君函。
附:与海印山人书。志真
再与海印山人书。
9、三十二卷本《天乐集》阙文目录。
10、海印子徐颂尧之《玄谈集》目录。
11、李庭光老人日记一则。
12、胡美成先生《南宗丹诀释义跋》文摘录。
13、油印本《天乐集》刻印缘起。陈毓照
14、《天乐集》校勘例言。
15、《天乐集》校勘附言。
《天乐集》续编——海印佛学论著集
整理说明。周全彬
第一编、专著
禅密或问。…
儒佛会勘。…
附:阅“儒佛会勘随笔”。太虚法师
儒佛心要。
关于“儒佛会勘”与“心要”的一幕。
(一)答宜兴龙池澄光寺劫 余君。
(二)、答太虚法师“阅《儒佛会勘》随笔” 。
附:竹窗闲话。太虚法师
《儒佛心要》自序。海印道人
《儒佛心要》发凡。徐颂尧
净密或问。…
禅净辨惑。…
禅净辨惑之余。
净密秘要。
永明四料简偈辨伪录。
《净密秘要》序。
净秘秘要上。
依正略释。…
弥陀四种法身表。
四身略释。……
名号略识。……
身相略释。……
印契略释。…
(一)妙观察智定印。
(二)法界定印。
(三)施无畏印。
(四)开莲华印。
(五)说法印。
(六)来迎印。
(七)无量寿根本印。
(八)八叶印。
(九)无所不至印。
(十)内外五股印。
(十一)未敷莲印。
(十二)智拳印。
阅避嚣室主《评<</SPAN>藏密答问>随笔》。
附:评《藏密答问》。避嚣室主
密乘——金胎两部曼荼罗之建立。
(甲)曼荼罗之意义与类别。
(乙)金刚界曼荼罗略释。
一、金刚界之名称。
二、金胎两界之差别。
三、金界曼荼罗九会之流现。
四、现图九会之组织。
五、金界主尊三十尊之位次。
三十七位尊次图。
三十七位出生图。
六、三十七尊之统系与所表之定慧。
定慧十六尊图。
七、金界五部之分配。
中因发心字轮观。
东因发心字轮观。
(丙)胎藏界曼荼罗略释。
一、胎藏界之名称。
二、胎藏曼荼罗之组织。
胎藏界曼荼罗图。
三、胎藏中台八叶九尊之流现。
中台八叶九尊图。
四、胎藏界三部之分配。
(丁)结论。
真言宗要义问答。
《大日经》游意。
三归依印言略释。
般若心经咒略释。
一座修法之组织与效果。
修法效果。
十三佛种子真言略释。
药师如来印明略释。
《十六观经》密释。
香光庄严室佛乘。
《楞伽经》。
《楞伽经·大慧赞佛偈》宗通。
《楞严·大势至圆通章》宗通。
《参同契》副墨。
第二编、杂著
道室纪余。
弥陀吟。
白衣咒之灵验。
佛门益寿法。
(一)蔬食断肉。
(二)息缘少欲。
清丹徒竹林寺省一大师传跋语。
读《海潮音密宗问题专号》发生之感想。
一 、对于十二小时内得阿阇梨职位之疑问。
二 、对于修持的疑问。
三 、对于学识的疑问。
(甲) 密宗。
(乙) 华严、禅宗与密宗。
四 、对弘法上的疑问。
五 、对于灵验的疑问。
六 、对于神通的疑问。
七 、关于绝欲的疑问。
八 、对于认识佛法根本的疑问。
学佛因缘记上。
文殊师利菩萨赞颂。
一、四众文殊菩萨赞颂。
二、颂一依显乘标三世果位,一期弘化。
颂三,依密乘揭四种法身来密藏功德。
追忆了翁居士。
《阳明学讲义》序。
《佛学初步认识》序。
致本刊编者书。
海印居士辞谢通信
介绍仙佛兼通的徐海印居士。金弘恕
第三编、答函
答宁波冯修慧居士问三则。
复金淡园居士书。
答陈勤潜问十则。
答丰城胡忍安君。
答卡绍珊君。
答又庭居士问三则。
答剑水资乘君。
答长沙汪若波君、丰城周志诚君。
答常熟周寂天君问密咒读音。
答富平张吉玄君。
答王智元君。
答祝省三君。
答陈矩尊君函。
答诸城王砚生君书。
答丰城飞鸿君问六则。
答南京温净念君。
答丰城胡君书。
答洪愍舟居士问四则。
答洪愍舟君问咒语。
答丰城周志诚君三则。
答唐闸崔澍萍先生。
答四川蓬溪程觉民先生。
拟代济上人答白乐天居士问道书。
附录:洪觉范答书。宋·洪觉范
答北京韩觉参居士问。
第四编、辑 著
禅宗专刊
《禅宗特刊》引言。
一、禅源。…………
《宗镜录》祖意篇。
二、参究。…………
参禅切要。明·憨山大师
示归宗智监寺参“无”字公案。憨山大师
示性觉禅人参究法要。憨山大师
示参无梦无想主人公话头。清·钱伊庵居士
工夫说。清·玉林琇禅师
三、契证。…………
三关证悟。清·圆明居士
四、法语
仁山法语撷。清·仁山禅师
诸祖法语摘录。海印摘录
博山参禅警语撷。明·博山异禅师
宏觉道忞禅师奏对机缘。清·道忞禅师
五、机用。海印 述
临济宗机用。
(一)相承纲要。
(二)建立纲宗。
纵夺。
三句。
三玄三要。
四喝。
四宾主。
四照用。
三关。
云门宗机用。
颂
翠岩真
抽顾。
颂。
一字关。
颂。
纲宗颂。
六、宗风
(一)临济宗风颂。
济上宗风要诀。宋·山堂淳禅师
(二)曹洞宗玄中铭。古德
十玄谈。宋·同安察禅师
心印。
祖意。…
玄机。…
尘异。……
佛教。……
达本。……
还源。……
转位。……
回机。………
一色。………
家风颂。
洞上宗风要诀。山堂淳禅师
(三)沩仰宗家风颂。
沩仰宗风要诀。山堂淳禅师
(四)云门宗家风颂。
云门宗风要诀。山堂淳禅师
(五)法眼宗宗要偈。
宗风颂。…
家风颂。…
法眼宗风要诀。山堂淳禅师
附:五世宗谱。
七、传记
沩山祐禅师传赞。清·圆明居士
仰山寂禅师传赞。清·圆明居士
临济玄禅师传赞。清·圆明居士
洞山寂价禅师传赞。清·圆明居士
曹山寂禅师传赞。清·圆明居士
天童道忞禅师传。清·聂先居士
肇安禅师传。万均
八、杂著
解脱歌。民国·大愚法师
对詹学彭居士像前说法。民国·刘雅休居士
覆某上人书。民国·肇安禅师
答演如大师书(节录)。民国·徐显瑞
沩山法乳叙。民国·郭振墉
《楞严经》七处征心颂。宋·佛眼禅师
坐禅偈。佛眼禅师
明道颂。宋·洞山初禅师
三界唯心偈。五代·法眼益禅师
华严六相偈。法眼益禅师
华严六相颂。宋·云峰悦禅师
偶吟二十首。清·张澄怀居士
禅课截句十六首。清·坦然居士
偈一首。民国·大愚法师
西江月一首。民国·刘雅休居士
谒大愚老人后寄示同参。民国·李子方
和子方师兄偈。民国·滕居士
题刘师尊像一偈。滕居士
登吴山口占。滕居士
和子方师兄偈。滕居士
参禅一百八偈。清·方聚成禅师
参禅方法。圆瑛法师
五律十首。清·旭日居士
七律十首。旭日居士
祖意。清·爱月居士
六根颂。爱月居士
偶述。清·自得居士
六根偈。自得居士
西江月六首。清·如心居士
触境会心偈。清·妙正真人
山中四仪。清·玉铉禅师
山中四仪。清·通旭禅师
山中四仪。清·䒢溪禅师
山中四仪。宋·海会演禅师
示禅者。宋·法演
示学徒四首。法演
文殊大士宗要
(一)公案拈提。
(二)文殊公案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