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小偷留压岁钱”:一股暖流入心间

(2015-02-10 10:18:42)
标签:

给小偷留压岁钱

一股暖流入心间

分类: 影评

“给小偷留压岁钱”:一股暖流入心间

    老人出门前给小偷备好“压岁钱”,称人性本善。两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老教师每逢要出远门,都会在自家餐桌上留下一封信和特意换好的崭新的百元钞票,这是给可能到来的“不速之客”准备的。今年他们更是把给“小偷”的压岁钱都涨到了300元。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他们,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写道:小伙子,出门在外挺不容易的,就快过年了,你一定也很想念父母家人吧?我们退休工资也不高,就请你拿上这点钱,买张回家的车票吧。过完年后,记得要找个正经工作。(2月6日《楚天都市报》)
    “人之初,性本善。”自古以来,弘扬传统美德的趣闻轶事可谓数不胜数。当然,关于小偷,当下社会嵌入更多的现实意义,试想之,君不见有新闻媒体曾报道,小偷屡屡成为反腐“功臣”。我们的社会不乏感动,我们的周遭不乏泪水。小偷之过,人人得而痛之,其卑劣行径更是罄竹难书,但把小偷、人性与回归串联起来,三者间交织着足以感动人间的情感阈值。
    当下,社会处于转型关键期,充斥着很多浮躁情绪。且不论退休老教师留下压岁钱的动机为何,此举也不一定能感化小偷,但年过古稀的他们,对人性发自内心的呼唤,却足以成为传递“正能量”,传播文明圣火的“源动力”。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老人的举动为何能感人,这源于社会转型中极其稀缺的人性光芒。窃以为,网上曾“风靡一时”老人跌倒后关于扶不扶的大讨论,这背后折射出社会发展进程,道德文明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下的切割与扭曲,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却无意中把精神升华丢在了身后。
    当然,两位老人的“设计初衷”或许是因为他们喜欢远行,而家中屡遭盗窃。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倘若丢失的财物不多,报警立案,一来增加破案时限,二来如达不到立案前提,钱款还能回来吗?事实上,2010年他们外出游玩时,家中的确有小偷登门“光顾”,钱和信被拿走。待二老回家时,布满灰尘的地板上留有一个个脚印,然到了餐桌便戛然而止,家中其它地方都没有被翻动过。我相信,该小偷的心灵一定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对于老人的这种做法,网上褒贬不一,褒的是老人心地善良,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贬的说老人家中曾遭行窃,实属无奈之举,却留下了纵容小偷的嫌疑。
    好人与坏人,有时候就是一念之差。不能否认,一些人走上小偷之路,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无论基于何种因素,小偷都是可耻的,为社会所唾弃。对于这样的人,老人谆谆告诫,还留下压岁钱,其善举完全超越了世俗的评判与猜疑。
    我们知道,社会上弥漫着浮躁气息,当前应建立完善监管与保障机制,采取公平正义的方法,去抑制、化解其邪恶的一面,去开启、激发其善良的一面;特别是我们的社会成员,当面临有人作奸犯科的时候,不要用所谓的“针锋相对”,去点燃其侵犯公众、报复社会的怒火,而是给其一个“台阶”,帮助其弃恶从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恶性案件发生。
   大哲学家罗素有云:“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诚哉斯言,善良是一切人性的伦理根本,是道德范畴的哲学本源。一股暖流入心间,一颗善心化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偷留压岁钱”表面上是在拯救小偷,其实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载于2015年02月09日江西网大江时评
http://jxcomment.jxnews.com.cn/system/2015/02/09/01361673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