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诗歌《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赏析
(2010-08-12 19:15:48)
标签:
诗歌赏析冯至十四行集传统意象现代诗歌 |
分类: 文学评论 |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冯至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远方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像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一般都将这首诗视作是《十四行集》的创作宣言,一方面是漫无边际的、包容万物的、无可把握的智性思考,另一方面同时又是拘于定性的感性呈现。一方面是“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还有一个奔向远方的心意”,另一方面只是一面风旗。从诗学的角度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写作十四行诗的某种初衷,希望诗歌能够有一个定形,在这个固定的形状里,安排一种庄严、从容、静穆的思考。从这种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歌,我们当然可以发现这首诗在《十四行集》全部27首诗歌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另一意义来讲,该诗同时表达的是艺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把握作用,我们同样可以将风旗这个意象理解成为“艺术”,假如没有艺术这面风旗的指引,我们在现实人生里混迹多年,仍将是“空空听过一夜风声,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没有一颗艺术的心来保留现实生活中的风雨雪霜,阴晴夜昼,草黄叶红,不用艺术作品记录下那些奔向远方的心意,这些自然与人生中发生的无数变化将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泛滥无形的水云,悬浮于历史的虚空里,唯有艺术能够承当椭圆的瓶子,在水中得到一个定形。过往的无数生命在艺术的世界里得到了保存,这是缪斯之神的神迹,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文学、诗歌的原因。
然而,冯至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不仅仅表现在找到了一种有定形的诗体来表达思想,而是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这样一种样本,那是一种堪透生死的淡定与从容的承担者的形象,他是一个积极、稳妥、从容的建设者形象,在他的身上,有着肯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老歌德,也来源于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儒家诗学传统。具体到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一切生命和事物都需要得到一种把握和安置,宇宙的一切之中都凝聚着理性之光,人生应该因此而从容淡定,在宇宙中安排好自己的位置。假如说,在冯至发表的第一首诗歌《绿衣人》中,我们看到冯至对于命运的焦虑感,那么,在这首诗中,这种焦虑感消逝于无形,既然命运乃属必然,那么,每一个人,只需要凭着坚韧的心来承担命运的安排,那么,上天的宿命实际上便成为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安排。
如果注意到本诗中的所有的意象,可以发现,诸如“水”、“瓶”、“风旗”、“风声”、“草”、“叶”、“光”、“黑夜”等等,所有这些意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他们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他们也因此而具有了一种亲切感,同时大都有传统的原型。这表明冯至与中国古典诗歌与现实中国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使得冯至摆脱了西洋式的窠臼,创作出了中国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诗。(申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