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至诗歌《绿衣人》赏析

(2010-08-12 19:12:32)
标签:

诗歌赏析

冯至

绿衣人

宿命感

悲剧观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绿衣人

冯至

 

一个绿衣的邮夫,

低着头儿走路;

——也有时看看路旁。

他的面貌很平常,

大半安于他的生活,

不带着一点悲伤。

谁来注意他

日日的来来往往!

但他小小的手中,

拿了些梦中人的运命。

当他正在敲这个人的门,

谁又留神或想——

“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

 

 

这是冯至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北京胡同里的一个穿着绿衣的邮递员,这首诗歌最大的特色便是诗歌中的转戾,这种转戾使得本诗罩上了一层阴郁的色彩,冯至用诗歌表达出生命常态中的一种宿命的悲剧色彩。

我们初见到这个绿衣人的时候,绿衣人是一个“行人”的角色,我们知道,“行走”仿佛成为冯至的生命中的一种重大主题,甚至冯至最出色的小说《伍子胥》就是表述了一次旅途,而我们在这个绿衣邮递员的身上,似乎可以看到后来冯至仿佛提到过的“承担”的主题。这个绿衣邮夫仿佛正是一个承担者,一个奔波在路上的形象,“低着头走路”,到甚至已经“大半安于他的生活,不带着一点悲伤”,这样一个形象一方面是卑贱命运的承担者,另一方面也因为丧失了生命的活力而成为一个麻木不仁者。对照此时的冯至,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个邮递员视为冯至的一个自画像,冯至回忆写作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时提到过:“那时的北京城是一片灰色,街头巷尾,到处是贫苦的形象和悲痛的声音,我们爱说当时青年们口头上的一句话:‘没有花,没有光,没有爱。’傍晚时刻,我常在一条又一条的胡同里散步。”冯至将自己在没有希望的路途上散步所得到的经验分明移植到了邮差的身上,或者说,冯至通过这个邮差的形象表达出自己当时的一种寂寥与冷漠:“谁来注意他日日的来来往往”。

如果仅止于刻画这样一个路上人的形象,这首诗的主题将会十分淡薄。冯至在刻画完这样一个麻木的形象之后,突然转了一笔,这个寂寞的绿衣人的形象,突然获得了一种抽象的力量,成为残酷命运的象征,这个人仿佛掌握了梦中人的命运。注意到这个梦字,冯至,特别是五四时期的冯至,正是做梦的年龄,他的诗中也常常出现梦字,梦意味着一种非自主的状态,梦中出现什么状况,是不能够由人力所能够把握的。接着一句“当他正在敲这个人的门”更是表达出一种命运压迫下的紧张气氛,那一声声的敲门声似乎是命运之神在一步步的逼近窘境中的人们,给人一种窒息的感受。而最后虽点出“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明白无误的表达出这篇诗歌的主题乃是宿命。似乎一切都无法逃脱一种宿命一般的结局。我们知道,冯至九岁时生母去世,十七岁时继母又病故,这给诗人沉重的打击,冯至是在孤寂和悲伤之中结束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的,这便养成了冯至心中的一种宿命的悲剧观,似乎死亡笼罩了一切,而此首诗歌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时世无常的主题。

本诗遣词造句,都十分朴素自然,这也是冯至后来诗歌创作中的一贯倾向,冯至习惯于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来表达一种哲学思考,这使我们不隔于物,更容易进入冯至的冥思世界,同时也在感同身受中,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申艳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