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窗效应

(2012-07-02 16:52:02)
标签:

杂谈


破窗效应

——要么成人才,要么成人灾


  破窗效应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在1969年做的一个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天窗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这样一个实验,提出了破窗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其他人也会感染上这样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


  对于职场来说,没有哪个追逐发展的领导不重视破窗效应,所以他们会更加谨慎对待员工在工作中所砸的每一扇玻璃。当一种触及管理灵魂的碎片出现的时候,就一定会留在领导的心里。


  对于个人发展也同样如此,一个坏的碎片就如同人走路时平地踩空一格,然后事情就会失去控制。职场又常如战场,见招拆招中一招出错,心浮气躁间接下去便成为“招招错”。


  有一位冰箱销售的小店长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由于团队销售业绩很好,他向总部申请给大家发奖金。


  可总部的流程实在是太慢了,他的承诺在公司那边一时没有得到兑现。于是他把原本是买冰箱送赠品的那些小礼品私自变卖了,所得的钱分给了大家作为奖金,部门内部欢欣鼓舞,销售业绩更上了一个台阶。


  没想到的是,当这事被领导知道了之后,他立即被停职查处。领导认为这个细节属于破坏顾客利益和商业规则,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很多人为他叫屈,既然是负责销售,那么如何完成任务是首先要考虑的。不论采取什么做法,只要是合法的,那就不应该被制止。


  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大多数老板都会很在意你每一件事的具体做法,会关心你做事的细节。尤其是对于销售来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引起顾客的不满或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当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一个人才就变成了人灾。

 

  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就有更多的人往墙上涂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相反,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地上一旦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随地乱扔垃圾,内心也没有罪恶感。


  走向职场,每个人都不能纵容自己,纵容自己就是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所以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失。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自己就会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而且,做任何事和任何工作的时候,我们都要给自己一把标尺。尤其要强调的一点是,任何工作都有其核心的任务。例如,做财务工作就一定不能贪图金钱;做幼儿教育工作就一定要注意“保教结合,以保为主”等职业基本准则。


  如果违背原则,当别人把自己定义为“人灾”的时候,再想扭转形象就难上加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