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官违建”透视香港治理难题

http://s15/middle/6a2ef0cbga422dd9a762e&690
从“高官违建”透视香港治理难题
叶竹盛
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 博士候选人
香港地少人多,人均居住面积仅有15平方米,因此长期以来房屋乱搭乱建的情况非常严重。2001年起,香港加大了违章建筑治理的力度,启动“拆违”十年计划,到今年已经拆除违章建筑40多万处。尽管已拆数目巨大,却只占屋宇署估计违建总数的一半。香港要彻底治理违建问题,依然任重道远,要跨过不少障碍。
内地近年来也曝光了大量的违章建筑,但香港与内地的情况不同。内地的违章建筑大多指无产权建筑,或者是改变使用权用途的建筑,虽然总量不少,但涉及面相对较小。而香港《建筑物条例》所定义的违章建筑则主要指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环境卫生的附属建设。例如增建天台屋、扩建阳台、花园搭建屋等等。最近几个月,香港就连续曝光了十多起议员高官本人或直系亲属的违章建筑。其中曾任香港房屋局及规划地政局局长、现任香港教育局局长的孙明扬也被指出其寓所有违建。事情曝光后,立即招致了多方的批评,有人指责孙明扬知法犯法,有监守自盗之嫌(南方都市报5月25日报道)。
孙明扬位列问责高官,且主管过屋宇署,现在犯下如此过错,不少人在观望,孙是否会辞职下台。但是,笔者观察到,此次香港社会舆论对孙事件的反应并不像2007年发生的广播处处长“搂艳女外出”事件一样激烈。包括在立法会内部,只有个别议员言辞激烈,要求孙下台。主要党派均未主张孙辞职。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香港违建的治理难题有关。首先是因为香港违建数目众多,涉及面非常广。所以在以前,屋宇署对违建轻微的情况,一般不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鼓励违建方自己拆除,如果逾期不拆除,则限制违建房屋上市交易。但是今年四月份执法政策修订以后,接到命令后逾期不拆除违建的行为就变成了刑事犯罪行为,面临着监禁和罚款。如果说原来属于轻微违法行为的话,现在则变成了犯罪行为了。孙的情况属于前者,与他类似的个案,根据统计每年都有3000宗以上。
除数量巨大外,香港还面临着新界与城区违建标准不一的情况。因为历史原因,曾有一段时期,新界村屋建筑的标准比城区要宽松。在城区严格执行违建拆除的时候,新界村屋的大部分违建并未受到波及。此次执法政策的改变,引起了新界村屋居民的强烈反弹,有的乡民代表甚至以保护个人财产的名义,声称如果政府要拆他们的加建部分,他们就暴力反抗。现在新界乡议局正试图与政府协调,达成一个合理的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城区居民认为,违建政策是不公平的。他们可能因此更倾向于宽容孙明扬这类逾期不拆违建的违法行为。
尽管孙明扬和其他议员官员未必会面临下台的惩罚,但是他们应当积极配合新政策,主动行动起来,拆除不符法例规定的延伸建筑,并要向公众做出充分解释。他们的问题折射出了香港长期以来的“拆违”难题。违章建筑一方面涉及公共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涉及个人产权的保护问题,再加上庞大数量和历史积累,因此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属于棘手问题,需要充分的治理智慧才能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