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寻失踪手稿加大悬赏额度短暂使用仍寄赠原持有者收藏拜托网友传播 |
分类: 文化事件 |
不过从今天凌晨开始,我在反复用各种可能的密码数字去胡乱尝试之后,终于意外而侥幸地登录成功。我又回到新浪了,又能在此发表自己的博文了!
我要更新的第一篇博文,便是《忧心如焚寻失踪手稿
这个内容本来已经在网易博客发表过(可能还被一些朋友的网站转载过)。但是我现在要加大悬赏奖励的额度(首先对报信的朋友加大了奖励,对原持有者也增加一个意外“重奖”),希望能藉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促使这一失踪手稿能尽早现身。
好了,请看正文。
下图为甲戌第八版的限量精装本及附赠的四张纪念卡片(平装本只附赠两张)
博主在新千年出版的几种书的一部分版次
(上排右四是甲戌校本第八版平装本,上排右二右三是限量精装本。下排《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西岭雪著、博主评点,是首次合作的成果,今后将推出另外两部)
通过两个多月的埋头苦干,精研细考、旁征博引,把共计五大册的两部新书,用红蓝黑三种笔迹,改得密密麻麻,还粘上了不少写满字迹的贴条,并在所改之处,夹上五颜六色的标签,使得那五大册用作手稿的新书,被标签与贴条所隆起,膨胀到足有七八册书那么厚。
然而,一个意外的变故,使得其中最让我煞费苦心修订出来的那本甲戌第八版改稿原件不翼而飞。
这是因为,当初从家乡自贡来北京协助我工作了一年多的女儿格非,因故要返回家乡。便极力动员我把在京工作期间必须要使用的数千册常用书籍资料等(约170纸箱),全部打包运回自贡,仍由她继续协助我完成蒙府校本之后,再考虑是否运回北京。
我虽然对搬家(尤其是搬书)之事特别畏难,却扛不住女儿的执意动员和自告奋勇帮我下架捆书,坚称一切都不用我操心的承诺与热情,便终于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女儿倒也着实厉害,她还真的不用我操心,甚至不用我找其他朋友或北京高校的学生来帮忙,仅花了一两周的时间,便娴熟地捆好了160余纸箱的书籍资料。打算联系快递公司立刻运走。
请注意!我提到女儿只捆装了160余纸箱的书,而不是全部常用的170余箱,这是为什么呢?是鉴于女儿捆好书之后要即刻运走,而我自己却想等到搞完了甲、庚的这次重订工作,到出版社正式录入排版软件并核对无讹之后,才把在修订中还必须使用的余下约十纸箱书,另行发走。没想到由此埋下祸根。
此后的种种意外变故,只能概括地说了。
甲、庚二本的修订很快顺利完成,并获得出版社同意,把先行弄好的庚辰改稿直接送到排字房输入排版软件,再打出样稿由我取回作细致核对(这道工序也特别重要,打字员改上排版软件时往往会出现新的输入错误)。但是还没等我把这一亲自“核对”的工作做完,却因故去忙了一阵别的事情(从略)。事后又因故匆匆打包快运并立即动身启程,包括带着那一大堆尚未“核对”完毕的几公斤庚辰样稿,返回了家乡自贡(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连已经改到排版软件上的庚辰校本第四版,也不同意出版社再“原版重印去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因所在)。
当然最大的问题,正是出在那一册甲戌手稿本上。本来我早已全部改定,下了比此前的历次修订都更为深入全面的功夫。而且我是在将庚辰改稿录入排版软件之前,就已经向责任编辑提出请他通知另一排字间的甲戌校本排版者,安排时间帮我补改。责编当时可能是其他事情较忙,一时顾不上,便说:“这个可以稍缓一下。因为这书还剩下一点没完全发出去(指发货到各地书店)。”我一听,也就没坚持一定要改了再离京。当然我也万万没有料到,此次回乡,由于种种意外的耽延,并不是像预计的短短几个月就可以完成所有任务而重返北京那么简单。
意外的事故,正发生在我将甲戌手稿拿回北京住所暂存,却又尚未启程返乡的这段时间里。
当时我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大致录入了庚辰改稿之后,将责编说暂不录入的甲戌手稿本中不下二三百张易于查找翻检的签条,连同已经录入的庚辰手稿本的同样签条一道,全部抽出扔掉。主要是考虑太多的签条把书撑变了形,不便装箱托运。可是错就错在,既然抽掉了签条,就该立即装箱打包,却没有;而是依然放在书架顺手好拿的地方,以为可以随时再看看。这样一来,它就和我预购了放在书架上的其他同一版次的新书,逐渐混在了一起。
为什么我要预购较多数量的每一种新书呢?一是我照例要给每一版《后记》中列名感谢的提过合理意见的热心读者,每人签赠一部新书留念。二是包括这些热心读者在内,总有一些较熟识的朋友或“粉丝”,请求代购并邮寄一些新书(我在内部购买可以打一点折倒在其次,朋友们希望获得有我签名钤印的新书才是主要原因)。而我这人历来对朋友或“粉丝”的这类要求,总是不敢怠慢,尽量满足。
不说,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而我本人,则是回到自贡家里,打开快递公司托运回来的大量书籍,始终找不到那本甲戌手稿,这才恍然大悟:一定是被当成新书,签寄或手交给哪位读者朋友了。
其实,这个涉及面并不广,应该说很容易打听并追回。我离京前邮寄或手交的甲戌平装本新书,充其量也就二三十本(必须排除价格相对昂贵的“限量精装本”,我肯定是用平装本来改的)。其中最多的一处,便是我应邀和周雷先生(87版《红楼》电视剧的策划者兼编剧之一)去清华大学红楼梦协会参加一次活动,按要求携带了约十本去签名。其次便是,我曾和刚刚出版了第二部红楼梦续书和第二部红学著作的实力派女作家西岭雪一道,应邀去中国政法大学,跟他们的红楼梦协会成员(自然也包括会外的一些该校同学)作过一次交流。我和西岭雪都按他们的要求携带了一点新书去为“粉丝”们签名。因为这次的主角是不常来京的西岭雪,所以我只带了有限的几本甲戌新版的平装本(当时限量精装本还没出来)。
最不巧的是,我离京前恰恰在地铁中被小偷从挎包里掏走了一个记录着寄书名单和电话、地址等信息的笔记本。所以至今连有限的十余位寄过此书的外地朋友,也大多无法查询。我发信请清华和政法大学的红协会负责人,代我问一问曾让我签书的同学,亦适逢放暑假和有的同学已经毕业,查询的效果甚微。
我完全明白,当初无意间获得这个手稿本的朋友,虽然也会猜想到我不是有意签寄这本“脏乎乎的书”。但他(她)绝对意识不到这是有用途的一个手稿,没准还以为是已经改过可以“报废”
所以我现在这个“悬赏”,不仅要直接奖励给持有此书并乐于短暂归还的朋友(我顶多使用一周至十天),同时也要奖励给第一个向我报告它的下落并最终促成此事解决的人。
至于“悬赏”规格,自然不会太重,却也不算太轻。我对短期归还手稿者和报信人,同样签赠甲戌、庚辰新版及蒙府校本首版各一部,并同样签赠一套力争明年出版的此丛书竖排繁体精装版。此外,我收到归还手稿作简单复制后,立刻在一周至十天内,将原物重新签字盖章,快递寄赠给原持有者永久收藏保存,却并不影响上述其他奖项的如期兑现。请相信,邓遂夫作这样的决定,向来是一诺千金。食言反悔的事不可能发生,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不起这个人。这样的公开承诺比任何合同、公正都管用。但有一个期限:2013年7月10日前。因为过了这个期限,对于我来说已经用处不大。至少当另行协商,降低奖赏额度。(博主按:以上蓝字,皆属新增的条款。尤其“限期”一项,是我在2013年6月17日13:08才在本人的网易和新浪博客里同时增补的。这是我以前考虑不周的重大遗漏。在此向网友们致歉,并祈求大家理解和谅解!好在至今仍无这方面的线索传来,我赶紧补充这个必要的条款还来得及。同时恳请曾转发此文的朋友:或则重贴一下这几段套了红蓝绿三色而有所增补的文字;或则仅将本段文字,去掉开头的“至于”和末尾的按语,拷贝至题头,用作“重点提示”的内容。再次感谢!)
当然,单以书的定价论,每人所获第一套共八本简体新版的丛书,总共不到四百元;再加上未来的一套繁体精装版,也不过上千元。但是我在签名时会特别注明这一独特佳话所形成的“海内孤本”,其实际价值以及未来的升值空间,恐怕都是不难想象的吧——起码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百万计?……
如果此事最终能够梦想成真,结局圆满,其意义就不仅仅是金钱的价值所能估量的了。它必将成为一段历史佳话,被当今和后世的人所传扬!
有人或许会说,你自己改上去的,再重来一遍不就得了,何须找回那本原稿?
这事,如果没有切身体会的人,还真没法理解。但是只要想一想,曹雪芹是在其生前十余年(即乾隆十九年甲戌定本产生之前的某一次《红楼梦》稿本完成后),就“被借阅者迷失”了八十回后的大约四册共二十八回书稿,可是直到他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英年早逝(所谓“四十年华付杳冥”),依然没有补写出佚稿中的任何一回内容来。仅从这一简单事实,也就不难想象:要把自己费尽心力撰写过的大量文字再凭空重来一遍,是件多么艰难而痛苦不堪的事情。
从2012年初开始,出版社就一再催促我尽快拿出改订稿,说要再版此书,我都始终提不起精神来重做。现在被逼无奈只能重做了,却因时过境迁,心绪欠佳,以前下功夫细致修订之处,大多回忆不起来。我现在答应了下个月一定赴京录入改稿,时间比当初在京修订还要紧迫;如此“重做”的结果,既让我遗憾万分,又总是感到底气不足。
所以我想借助于网络这个无孔不入的媒介,公开向朋友们和对此有所耳闻的知情者发出呼吁:请帮帮我,让那个不慎迷失的修订手稿本重回我的手中——顶多只用短暂的十天,仍原物寄回!
最后,我想拜托所有看过这篇文字的朋友,都能用任何一种活泼的网络形式,或繁或简地传递一下这个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发生奇迹的可能性越大。我在此向大家预致谢意了!
亲,欢迎大家群策群力,让网络的正能量一展雄风吧!
邓遂夫
( 我的联系方式:电子邮箱dsf4311@163.com
这是我家乡四川的首府成都,在5月25日雨后的傍晚,天空中呈现的双彩虹(即霓虹幷现)奇观,以及夜幕降临后特别皎洁明净的圆月亮。故乡的网友不禁惊叹地写道: “双眼皮的彩虹,大眼睛的月亮,成都的天空表情好生动哦!”正是见到这一似乎象征吉祥圆满的好兆头,我才鼓起勇气在网上揭此隐痛,祈求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