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图)

(2012-10-09 18:37:56)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漫谈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去年回到家乡,初衷是排除干扰完成自己的书稿。却因久未还乡,众多亲友之间及社会公益方面的各种难以谢绝的事务纷至沓来,反倒平添了更多的干扰。加之今年5月31日恩师周汝昌先生卒然辞世,给了我太过沉重的打击,竟至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情绪低落,郁闷不能自拔。

本来,这种痛苦和郁闷相互交织的时刻,正是用诗歌抒怀,集中吟诵出一些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以及是对周先生的深切追思,包括对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意义、不朽地位略加梳理等诗篇的一个良好契机。却因近段时间更其繁复的公私杂事接踵而来,非但不能像屈原等古代诗人那样,在苦难和悲痛中尽情酝酿、发酵自己的思绪和情感,放肆地迸发出火山般浓烈而绚丽的不朽诗篇;反而还得无休止地强打起精神,甚至可以说是强颜欢笑,去没日没夜地忙碌和应酬……

这正是现代人的悲哀!

自然也是诗歌必然走向衰落的一种典型的现实背景!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坦白地说,就是此刻像我这样,偶尔熬夜赶制一篇或长或短的博客文章,来酬答众多热情关爱的网易、新浪、凤凰等网络的博友,也不免带着一种盛情难却、勉为其难的意味在里边!

所以我曾在私下里向个别知心朋友感叹过:2011至2012这一年多时间,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可能是我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一个精神低谷时期。个中的某些难言苦涩,我暂时还不愿意对任何人讲。

之所以借这次更新博客的机会,讲了上面一大通题外的话,则是鉴于诸多博友——当然也包括一些过去时常联系,而在近来的“低谷”状态下实在没有精力和心情来及时沟通的众多“红友”——他们都曾私下发信来关心、询问,就趁机一并向所有的朋友深表感谢和歉意,并请多多包涵与理解!

 

    好了,言归正传。

上次我的一篇博文《还记得我赞美叶诗文的那首诗吗》,提到我正应家乡文友新创办的一个诗刊之约,选录了自己的一组新诗和一组旧体诗,准备刊登在创刊号上。却因其中选了我去年发表在博客上的一篇赞美15岁游泳世界冠军叶诗文的新诗,又恰巧赶上今年已经16岁的这位小姑娘再攀高峰,一举夺得今年伦敦奥运会的两枚金牌,而且打破了该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和奥运纪录。于是就将我的这一组新诗配上一些新的文字和图片,一并发在博客上。

正是因为我博客里不时会发表一点新诗和旧体诗词,而且我历来又总是追求让自己的新诗和旧体诗词风格迥异,尽量把二者的反差拉大。比如,凡作旧体诗词,我都力求在合乎其格律和声韵的正常规范基础上,达到一定的思想艺术效果,并力求写出自己的个人风格与气势。而作新诗,却尽量追求诗的内在情感的真挚、浓郁,和诗的外在形式的自由、奔放相结合。这种形式上的自由与奔放,有时甚至全然回避押韵,却又特别讲究语言的自然节奏、音韵效果和词采的鲜明雅致,以及在读者视觉、听觉上的美感。连我精心安排让每一个诗行的长短句尽可能参差不齐,也是希望有意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的建筑美。

关于我作新诗有时刻意避免押韵的问题,这里得多说两句。因为近十余年来,在市场经济较快发展而人们的文化意识有所淡化的背景下,新诗这一文学门类所受到的冲击,也许是最致命的。即便是有才华的诗人,连正常地发表或出版自己的作品也成了问题。所以专业的诗人在文学界已经凤毛麟角;一般文学爱好者对新诗的兴趣和基本常识,大多处于空白;更别说不爱好文学的普通知识分子了。所以我常常听到偶尔见到新诗(尤其是现代派诗歌)的人,所表达的一种议论:“不押韵的分行句子,也可以叫诗吗?”甚至连某些对新诗一知半解的文人也断言:“没有韵就不能叫诗。”

这话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全对。用在旧体诗上——包括广义的古体诗词歌赋——这话是对的;用在近百年来所诞生的中国新诗上,就大错。为什么呢?因为新诗自诞生之日起,便分成多种流派:有提倡字数或音节整齐、严格押韵的“新格律派”;有提倡句式自由松散、可以押韵也可以完全不押韵的“自由派”或曰“现代派”(这里边细分就太多了);也有提倡自由松散却赞成押大致相近的韵的折中派。总之是百花齐放、各显其能。而且各种流派都涌现了一些文学界公认的优秀诗人。具体就不多讲了,我只提醒一句:在中国新诗鼎盛之际所公认的诗坛重镇里面,既有新格律派的大家闻一多、徐志摩,也有写了大量无韵诗名作的大诗人艾青、卞之琳等。好,这个问题赶紧打住!

我现在要澄清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则是,我写新诗其实更加注重汉语言的多方面表现技巧,和借助于这些技巧所贯穿体现的人性化的思想、意念和深挚情感。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叫优秀的新诗,也才能够真正打动人。

所以我凡写新诗,总是希望我刻意营造的这种长短参差且大多无韵的诗行,读起来或吟诵起来,起码能够触动人的心弦,给人以隽永的回味和启示。

这一点,我觉得我的一些写得比较好一点的新诗,是大致做到了。比如我较早贴出来的一首挽歌《挽自杀女研究生杨元元》,和一首赞歌《献给西单女孩》,都同样触动过不少读者的心弦。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在该诗后面的评论中都留下了真诚的赞语。如称赞这两首诗“写得挺好的”(网友“一直都这样”),是“撞击心灵的好诗”(潮州姿娘),“喜欢(诗中)有淡淡的忧伤”(网友“糖糖寓意”),“欣赏先生的才华气度”(网友“雨方”),等等。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一位网名叫“皎月粉荷”的网友在回复“糖糖寓意”时所写的一些话:“是呀,为什么博主用的是汉字,而我等也使用方块字,而他却能将简单的字眼,组合成如此美的诗句,就像西单女孩那跳动的音符,让人沉浸在回味之中;更能感受女研究生轻生离去,而留给世人‘人言可畏’的警示!”

另有一个可以提及的事例,便是这两首诗不仅被多家报刊转载,我还亲眼目睹了一位在80年代曾参与创建“莽汉诗派”的诗人朋友(现为北京某校国学教师),他在不经意间高高兴兴地阅读发表在《杂文月刊·选刊版》上的我这首挽歌时,没想到一个大男人,竟然读着读着泪流满面。我好奇地问他何以如此。他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并“质问”道:“这女孩为啥要自杀嘛!……”边说边泣不成声,哭得满脸通红。这可是我从未见过的一次罕见的诗歌阅读体验。即便当初我自己写作此诗,虽也倍感揪心,亦远没有达到流泪和痛哭的地步。

 

算了,上面那两首诗的事也都就此打住。今天我主要想讲的和引申的,还是上次集中发表的那组诗的最后一首——《梦》。该诗因为涉及到我个人的某种情感经历,所以就写得更加“言简意赅”、朦胧隐讳;在情调上,也更加低回惆怅。因而它也触动过更多读者的心弦,尤其是那些“文青”类的女性读者。

下面,让我直接转发,刚刚以双学位身份毕业于香港大学的才女艾莙茹(网名爱君如梦)博友,所作的一篇文思精妙、情辞隽永的哲思与抒情兼备的随笔文章《诗歌和翅膀——如梦的翩翩浮想》(原文拷贝,有意保留了港人使用繁体字的独特美感)。

为了与这篇美文所议论之新诗风格相对照,末后我将把这次故乡诗刊要登载的我那一组旧体七言律诗附上,聊供网友一哂。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詩歌和翅膀——如夢的翩翩浮想  

 

作者:愛君如夢(转自网易 艾莙茹的官方博客 2012-08-01 21:44:06)

标签:讀書筆記  生活感悟  文化漫談  鄧遂夫  詩詞

 

 

    莊周曉夢迷蝴蝶,是蝴蝶來到夢境,還是夢境中化成了蝴蝶?這樣的夢是多麼美妙而富於哲思!道教中所說的羽化而登仙,應該是從蝴蝶的羽化受到啟發。然而蝴蝶並非一般人可學得來。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莊子用這個夢表現物化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物、我實在很難分,就像那個夢一樣。他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就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否在做夢。莊子之所以夢到的是蝴蝶而不是別的東西,那是因為蝴蝶的逍遙自在——與人類現世沉重的肉身相比,蝴蝶的輕靈飛揚更加接近於精神層面的逍遙。“惟莊周乃能夢為蝴蝶,惟蝴蝶能夢為莊周耳。世之擾擾紅塵者,其能有此等夢乎!”清代學者黃九煙說。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身體是精神飛升的障礙,人們每天的勞碌,多數都是為謀穿衣與糊口,“錦衣玉食”的欲望和煩惱都來自這污濁而沉重的肉體。就像莊子提到的鯤鵬,那龐大身軀的飛騰,是需要扶搖之風;而列子早於莊子得道,他也需要禦風而行呢……

    清代有個人叫張潮,在《幽夢影》中指出:“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這句話點出了莊子哲學的精髓,其意思是說:蝴蝶夢中到底誰是主、誰是客?如果莊周夢見自己化作蝴蝶,那就是莊周的幸運;如果蝴蝶在夢中變成了莊周,那就是蝴蝶的不幸了——因為人要為得失進退而煩惱,為生活俗務而困頓,沒有了穿梭花間、逍遙起舞的快樂!

曾經在“紅袖添香”網,讀到一組寫蝴蝶的小詩《有關蝴蝶(小詩三首)》,很喜歡,就抄了下來。它以現代觀點、視角和形式去演繹蝴蝶夢一般的生命過程:

 

有關蝴蝶(小詩三首)

                  作者:心蕭如雨

 

 

 

           一、夢蝶

  

      蝴蝶飛來

      依次將花朵們的故事點燃

      閱悉那發黃的篇章

      讓花朵們墜入:無眼的深淵

      也驚醒了莊周的夢

  

      那早春的燦爛

      空洞了誰今後的目光?

  

           二、化蝶

  

      錢塘依舊,琴聲依然

      棒打鴛鴦

      相若宿命的那個約定

      生不能同衾魂相依

      怎堪?

  

      只好化作蝴蝶翩翩飛永遠

      倦了

      縮進人們的心海

  

           三、破繭成蝶

  

      退回骨胳的篇章

      捲縮在自己的世界

      醞釀一個期盼已久的渴望

      要萌芽的故事 

      測量它的

      只有詩歌和翅膀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讀着這詩句的光景,在午後的紅茶杯裏面,我的思緒伴着茶香打轉,然後像插上翅膀一様,飛得很遠很遠……

其實,現代人與古人的夢境差別是很大的,即使包含近乎哲理的思考與觀察。下面是紅學家鄧遂夫老師寫的以《夢》為題的一首現代詩(2012年7月31日首發於其網易博客),夢中有神秘誘人的古城、悠悠的風、黃果樹瀑布、盛夏的清涼、空闊的地平線和金屬般輝煌的樂聲,這些絢麗的色彩與景象,美得像梵高的名畫《星空》,令人無法不喜歡!

 

 

 

梵高的名畫《星空》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作者:鄧遂夫

 

 

           

 

      穿過長長的夜的隧道

      悠悠的風

  

      高原上的古城

      吐着微光

      神秘而誘人

      揉碎的心

      向宇宙深處

      散落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柔風輕拂的發絲

      在潔白頸項間

      滑動

      如夜空中的黃果樹瀑布

  

      渴望

      伸開雙臂

      擁抱盛夏的清涼

      醉人的芬芳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人群如蟻

      像五彩繽紛的海洋

      眼睛隱隱作痛

      怎麼也尋不見妳的倩影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一片空闊的地平線

      透出橘紅色

      樂聲金屬般輝煌

      冉冉升起

      妳嫣然的笑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依舊是裙裾裊娜

      姍姍而來

      卻總也到不了

      我身邊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我形容這首詩在審美效果上類似梵高的《星空》,是猜想作者在寫它的時候,腦海裏浮現着一幅發出神秘之光的星空景象,情不自禁地訴諸筆端。第一節,是從夜景化入夢境的絕妙演繹。第二節,漸次進入夢中佳境。第三節,雖也像夢,卻已是更加斑斕的夢境與現實場景的離奇交錯——確切說,我以為是夜色幻景向白晝現實的浪漫而惆悵的過渡——寫作手法極像電影的蒙太奇。(按:对于第三节,小艾作此解读,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别解”。本来嘛,“诗无达诂”,每一个读者都有其独特理解和诠释的自由空间,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自己现身说法地补充一句:以我当时写此诗的心情,这最后一节,实乃“梦”的高潮和惆怅情怀之极点。但有时主观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效果不一定完全吻合,所以我自己的说法也只能算一家之言。)  

鄧老師曾特别强調说,如果是将《夢》的一、二、三看作三首詩,並不確切。應該視為同一首詩連貫的三個小節,就像散文或小說中,使用空行來間隔的三個大的段落。所以這是一首思緒連貫的完整詩篇。只不過我在閲讀時,感到意象比較跳躍,似乎更具現代派詩歌的表達方式。多讀幾次,又可以領略到言簡意賅、文如瘦竹卻意韻豐盈的中國式詩歌的特色。詩人在用詞遣句上可謂惜墨如金,而且有意回避押韻,使之更顯空靈灑脫。

認識鄧老師兩年,第一次欣賞到他寫這樣風格的詩歌。

………

 

*****************************************************************

 

 

 

 

读着这样的美文,恐怕谁都会承认:爱君如梦博友不仅文笔优美,学识不凡,而且读诗的领悟和联想能力也是超群的。另外,她自己写的诗,也相当有水准。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去她的博客一睹其风采。

为了和上述的我那些新诗风格相对照,最后我要将拟刊载于故乡诗刊的另一组旧体七律诗亦附录在这里,聊供网友一哂。

2012年10月3日05:35:52  匆草于自流井释梦斋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附录

    邓遂夫七律诗近作

           

                            还乡有感

                 (二〇〇九年四月 自贡)

 

             只身仗剑走天涯, 半为苍生半为家。

             偶一还乡仍似梦, 大千世事复如麻。

             华廊每避人形兽, 春圃犹憎鬼面花。

             但喜新知同旧雨, 心田郁郁茁馨芽。

 

   

 

 

                       咏怀二首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月 北京)

 

                         之 

 

            早年诗赋似江淹, 别亦销魂却黯然。

            舟出夔门观阔水, 人登泰顶藐群山。

            繁华梦觉超三界, 壮志鹏飞上九天。

            宠辱由来无足虑, 浩茫寰宇任空前!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之 

 

            休言锦瑟几多弦,花甲古稀皆盛年。

            早逝青春回亮色,迟来鹤发近童颜。

            身心不往老衰去,灵智翻从少壮还。

            自信人生逾百载,中流击水岂三千!

 

 

 

                       无  

               (二〇一〇年八月 北京)

 

         偶阅李白句“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忆及平生好度曲,多口吟笔录,极少付之管弦。

         海南时尝谱宋词名篇消遣,得曲百余首,颇有

         令人闻之欷歔者。然谱多散佚,存者十中无一。

 

 

           自幼灵犀通度曲,诗之不足化歌吟。

           艰难岁月苦中乐,坎壈人生梦里寻。

           总有宫商鸣五窍,却无弦管奏千音。

           情怀万种归流水,堪比广陵绝古今。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答友人

              (二○一一年七月 自贡)

 

           问余何日赋闲游,笑指惊涛翔白鸥。

           搏浪扶摇方惬意,冲霄亮翅最风流。

           埋忧地下人增寿,布道天涯鬼见愁。

           小度周郎春去也,独行江海看吴钩。

 

 

        注:埋忧地下,语出汉·仲长统《述志》诗: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离五经,灭弃风雅。”

         小度周郎,借用《三国演义》谓周瑜气量狭小之

         说,特指学界心胸逼仄的权势者。

 

 

 

 

                               手机短信得周岭诗

                             步原韵奉和兼赠邓婕

               (二○一一年十二月 自贡)

 

          旧版金钗第一流,吾家妹子写春秋。

          海南虽欠灵蛇影,京中已回丹凤眸。

          梦遇二周犹未了,诗逢一邓岂能休。

          权将此语留新岁:胜负何分寇与侯。

 

 

       注:周岭,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编剧之

       一。九○年,余在海南组织四川省川剧院至海口

       公演《白蛇传》,时邓婕尚未调离该院,答应自京

       中赴海口参演,却因故失约。后于新版《红楼》

       选秀现场偶遇,仓促间回眸相视致意。二周,吾

       友周雷、周岭同为旧版《红楼》编剧,与之结缘。

 

 

   我追求新诗与旧体诗风格迥异——吟事乱弹之十二(文/ <wbr>图)



 

 

附:周岭原诗

 

                     邓婕饰演王熙凤无出其右者

                           今于普陀旅次遥赠之

              (二○一一年十二月 浙江)

 

        邓家小妹最风流,领袖裙钗几度秋。

        曾使锦心奇绣口,每教皓齿笑明眸。

        一从二令参空了,万户千门赞未休。

        粉墨非关留姓字,只将新语慰曹侯。

 

 

 

既然前文着重谈论的是新诗,我顺便把几天前在偶阅两位新博友的新诗佳作时,随意写下的两条评语附上,以供参考。

 

遂夫 评 默默的博文《细数韶光》 2012-09-28 22:51

    像这样很有味道的文字,必定出自真情,以及浪漫的或孤寂凄清的诗意。它既能陶醉自己,也会感动或感染他人。虽然有些随意,漫不经心。泰戈尔的许多优美的散文诗,不也显得有些随意和漫不经心么。不过,您该多写,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异样心情、奇思妙想。否则转瞬即逝,永远散落于无形的时空,那就可惜了——这些青春的美丽的花瓣!

 

遂夫 发短信评 若菊的诗《鱼》 2012-09-28 14:18

在我看来,您的《鱼》,比起另一位朋友的《快乐的鱼》来,无论意境、格调、语言,都高出不知几许。您这一首的格调是要低沉些,却是真正的诗,并非以表浅的比喻和缺乏魅力的语言所玩弄的文字游戏。真的,诗就是这样,即使表达忧郁、不安或痛苦,只要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情感,都足以让人——包括作者自己——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和难以言传的陶醉。所以优秀的诗人写诗,首先是出于一种自我的情感释放与审美需求;其次才是娱人,和寻求理解、欣赏的知音。我那天同时加了博友的默雷,和您一样,也是真正的诗人。或许,诗人的情感、情趣、情商,和他(她)的语言天赋、艺术修养、个人品格都同等重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