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虎墩崔氏驿站--崔一良
虎墩崔氏驿站--崔一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14
  • 关注人气:4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2014-06-18 03:15:43)
标签:

见证者

风筝

潍县

小镇

潍坊

分类: 旅游日记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中午,潍坊的宗亲宴请各地崔氏宗亲,喝的是烟台宗亲带来的地产洋酒“白兰地”。因为主人热情,亲情浓烈,大家都喝得不少。下午,我带着微醉,与崔超宗亲一起去坊茨小镇(Fangtze Eurotown)游览。

 

   小镇位于山东潍坊南郊的坊子区,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曾为德国、日本的殖民地。坊子老区,是历史的见证者。其中大量的德日建筑,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百年建筑保存至今。题图:坊子(德国)火车站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1898年3月,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取得胶济铁路修筑权和沿线 15公里范围的矿藏开采权。是年4月,德国人就在现在的坊子地区勘探出煤炭储量。当1902年夏天胶济铁路从青岛修到潍县时,原本一路西行的铁路在此向南拐了一个大弯,因为此地有煤。车站呢,则以坊子冠名。



      对于坊子地名的由来,一说,当时火车站建站时,附近有一家小铺名为“坊子”,以此为火车站命名;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这一带开始出煤。煤按土方丈量,一方一方的,时间一长就有“坊子”一说。还有一种说法,古时20里为一堡,30里为一方,从老潍县县衙往南30里一方处,取名坊子。德国人占领的开始,掀开了坊子的另一页。


    

       随着德国人开煤矿、修铁路、建车站,各地劳工和侨民在此聚集定居,此地日渐兴隆。1914年,日本出兵青岛。1915年,日本接过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在侵占坊子的近半个世纪里,德日建设了各种工业和生活设施,形成了坊子“南北三条马路,东西十里洋场”的一时繁华。

 

   这里有百年前所建的103栋德式建筑,包括德军司令部、德军医院、火车站、机车维修段、电报大楼、邮局、煤矿、修女楼、教堂、学校、兵营、水站、高级军官别墅区等完整建筑群落在此基础上,逐渐修复坊茨小镇建筑群,成为一大人文景区。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在坊茨小镇上的火车站,与铁路工作人员合影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坊茨小镇上的德国高级军官别墅区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德国建筑物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坊子站留影 


 

       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这样评价坊子德日式建筑群:“每一座建筑都是宝贝,它们具备作为世界遗产的三个特征,原真性、整体性和唯一性。”

 

 

   清华大学教授张复合则说:“各种功能的建筑几乎应有尽有,这样的德日式建筑群在我国独一无二,值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所研究员殷力欣撰文称:“青岛德式建筑之美,美在黄墙红瓦之建筑色调与海天的和谐共融。而坊子建筑之美,不在于其中某一单体建筑或雄伟或精致,而在于其质朴、娴静、不求奢华而尺度适中的整体面貌。”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杨柳埠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潍坊市杨家埠风筝博物馆

 

 

 有“”之称的潍坊,风筝成为潍坊的象征。杨家埠风筝博物馆是潍坊必须参观的所在。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

 

 

    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江苏老乡、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秋实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杨家埠城门

 


【旅行日记】“齐鲁莒”文化印象(2)坊茨小镇,德日侵华的见证者

 

      陪同参观的崔超(右,潍坊)、宿光(莒南)二位宗亲在杨家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