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娃娃相亲”为什么如此流行

(2012-03-20 07:58:04)
标签:

娃娃相亲

独生子女

孤独

“娃娃相亲为什么如此流行

 

 “娃娃相亲”为什么如此流行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曾经颇为流行。当下,“找对象要从娃娃抓起”也成了许多宝妈的共识,一个个“娃娃相亲”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就连大名鼎鼎的张柏芝和小S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小S的两个“小姐”就与张柏芝的两个“少爷”定了“娃娃亲”。“娃娃相亲”如此流行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宝妈妞爸们想过一把儿女双全的瘾。在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当今中国,尤其是城市,绝大多数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儿女双全”成了无限美好却实现不了的梦想,同时也成了一种缺憾。年轻的宝妈妞爸们为了过一把儿女双全的瘾,就将其寄托于娃娃们的“成亲”。

 

在某电视台做编导的辣妈平女士和当医生的蒋女士,住在郑州北郊的两个相邻的小区里,她俩的孩子同龄,现在都不到5岁。早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平女士和蒋女士就操持着给两个宝贝定了“娃娃亲”,现在两个孩子的感情特别好,如果平女士的儿子早上不想起床去幼儿园,那边蒋女士家女儿的一个电话,小家伙就乖乖地爬起来了,让人很是欣慰。看来这个“小家伙儿”还很“怕老婆”

 

谈到这一时尚做法,平女士说,两个宝宝的年龄接近,家长的共同话题很多。生了儿子的平女士其实一直想要个女孩,而蒋女士则想要一个男孩。就这样,互相喜爱对方孩子的平女士和蒋女士一拍即合,决定给两个孩子订“娃娃亲”,平时买衣服、礼物等男孩、女孩各一份,让两个家庭都体会到了“儿女双全”的美好感觉。这是一个典型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想过一把儿女双全瘾,为儿子、女儿订“娃娃亲”的例子。

 

给宝宝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也许是现在的大龄剩男剩女太多了,甚至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把我们的年轻的父母吓怕了。现在的离婚率高居不下,很多人把它归咎为与异性的交往经验不足所导致的恋爱、婚姻的失败。为了使他们的孩子将来不重蹈现在“大龄剩男剩女”以及婚姻失败的覆辙,就以“娃娃相亲”的形式来为小宝宝们充电,使其从小就积累与异性交往的经验。

 

有这样一个相对应的典型例子。“给宝宝订娃娃亲,就是想扩大孩子的社交圈,让孩子早日积累和异性相处的经验。”单亲妈妈薛女士直言不讳。薛女士的父母从小对她管教很严,学习从来都是她的第一要务,更是严禁她和男生交往。甚至在上中学的时候,专门把她送到了女校。加上她性格内向,毕业后工作5年,才在30岁那年经人介绍,仓促结婚。

 

因为之前从未谈过恋爱,更没有同男友相处的任何经验,所以匆忙结婚后才发现彼此并不合适,矛盾逐渐激化,虽然已经有了孩子,但薛女士最终还是办理了离婚手续。“决不能让孩子再重复我的老路了,一定要让他在小的时候就多和异性接触,学会和她们相处,这样以后在恋爱、结婚的时候,相处起来更容易些。”薛女士说,“我的宝宝是和我一个闺密家女儿订的娃娃亲,两个孩子一个在城北,一个在城南,但周末我们都会安排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多培养一下感情。”

 

为了给孩子找玩伴,驱赶他们的孤独感。现在的独生子女虽然物质生活很丰富,但精神、情感却很空虚,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很多热衷于“娃娃相亲”的年轻父母坦陈并不是真让孩子找对象,只是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更多的是为了给孩子找玩伴。当然,如果两个人从小青梅竹马,长大了又彼此有好感,那也不失为一桩佳话,多一份美丽的期待,也很浪漫!

 

虽然在许多年轻的父母看来“娃娃相亲”不失为一份“美丽的期待”、一道“浪漫的风景线”。但是,其中隐忧也是不少的。如果家长在心理引导方面做得不当,过早地让孩子“过于紧密,过于亲热”地接触异性,其结果很可能催发孩子心理早熟,进而导致青春期提前,使孩子产生“早恋”,甚至过早“偷尝禁果”。所以,年轻的父母对现在颇为流行的“娃娃相亲”还应多一份冷静,多一份理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干预,决不可盲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