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是广告植入还是无巧不成书

标签:
杂谈 |
小学课本是广告植入还是无巧不成书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封面上被植入医院广告?日前一则关于《小学四年级教科书居然是××医院的广告位——你怎么看?》的网帖一出,引得不少网友议论纷纷。原来,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课本的封面插画上,一幢医院大楼上赫然显示四个字:“博爱医院”。
据了解,博爱医院是一所民营医院,宣传以妇科、男科为主,这样的医院名称出现在小学教科书封面上,不免引来质疑。那么,教科书封面的“博爱医院”究竟是该医院品牌的有意植入,还是出版社的无意为之?
据编写教材的相关当事人介绍,封面上的“博爱医院”取义弘扬大爱,是赞颂2003年非典期间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之爱、赤忱之爱,而绝非为“博爱医院”植入广告。
“精彩”的狡辩
插画作者:本幅插话的作者,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国标苏版小语教材副主编张广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为教材画了很多插画,在创作上是非常注意的,不可能拿教材开玩笑,去为商业机构做广告。”。“这幅插画是2003年左右创作的,当时这本教材的核心就是在人类面临大灾难的时候,医护人员用博大的爱心,全身心地为拯救病人而不惜牺牲自己。”
教材编委:这本四年级的语文教材出自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绝对不会有任何广告的植入!”对于网友提出的质疑,特级教师、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委杨新富老师断然否定。“这本课本封面的插图是一种情境画,并非写实图,用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意识。画面是与教材中的《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一次抱母亲》等课文相结合,多角度地诠释了爱的内涵,歌颂了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医务人员,所以在封面上呈现了学生向两位护士献花的场景。而背景中的‘博爱’医院,是取‘博爱’之义,赞颂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之爱、赤忱之爱,并非是特指某一家‘博爱医院’,更谈不上为某一家医院做广告。”
大漠浪子觉得这些个文化人是在不折不扣的遮掩甚至是狡辩。博爱医院是全国连锁性质的民营医院品牌,就像“麦当劳”连锁店一样遍及全国各地,在江苏就有好多家,仅在南京就有中山博爱医院、江宁博爱医院等多家,成立时间也早于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以其广告投放量来说,该医院名称不能算生僻。“博爱医院”这个名字已经早有“常识”的属性了。
然而,非典以前就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博爱医院”,苏版小学教材的作者、出版者、审核中难道能说不知道?教材编委杨新富老师说:背景中的‘博爱’医院,是取‘博爱’之义,赞颂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之爱、赤忱之爱,并非是特指某一家‘博爱医院’。我们再看看插画的情形:一幢高大的,侧面标有“红十字”的医院大楼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大楼的正面,白底红字的“博爱医院”四个大字是如此的醒目。请问有文化、有创意的教材编写者,审核者,当人们看到这一图景,第一个联想是“博爱医院”呢?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击“非典”中所凝铸的无私之爱、赤忱之爱的精神呢?显然是前者,因为这太直观了。
插画作者碰巧“无意中”在其作品中采用了这个名字,出版社层层审查也忽视了这个名字,等到课本印出来发往市场投放时,教育部门又碰巧对这个名字没往其他方面联想,于是课本顺顺利利地到了孩子们手中——真是巧得令人目瞪口呆。如果当真是“无巧不成书”,并非刻意为之,那么一层层具有把关职责的机构与部门就须承担责任了。
中小学校正遭受商业广告的“软暴力”。 不久前发生的包头某中学“红校服”事件和河南广告植入奖状事件,都佐证了这点。去年10月,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排名前50名的学生,以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了一款与众不同的红色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印了如此标签的校服使校服陡然改变了性质。人们会问:穿这身衣服的人到底是学生还是房地产推销员?今年2月,河南虞城县一所小学在期末向学生发放的奖状、通知书上大面积“植入”了“外语培训机构”、“寒暑假学营”等广告,此事一经网络曝光,立马引来网友的拍砖灌水,更在社会上激起了一场教育争论的轩然大波。种种迹象表明,商业广告就像“癌细胞”一样正在一步步浸润着中小学校的健康机体。
不要再让商业的铜臭再污染我们的中小学校园了,为孩子们留一块净土吧!